分享好友 地热能资讯首页 地热能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建筑节能结硕果 绿色生态创未来

2016-12-08 14:144960包头日报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预计到2020 年,市区生活人口将达到85%以上,相应的建筑物和设施也将成倍增加,建筑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绿色建筑,是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总体要求,我市“十二五”期间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5个,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完成了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00万平方米;推动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与改造;开展了10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5个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的建设。在“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节约80万吨标准煤。同时,我市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建筑节能工作,逐步形成以绿色建筑为特征的模式,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共有五个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实施,分别是鹿城广场项目、中铁诺德国际花园住宅项目、包商银行商务大厦、石拐新区住宅小区、万郡大都城住宅小区等项目,合计建筑面积为160万平方米,其中万郡大都城住宅小区获得二星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 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我市从2008年起,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建筑,对全市范围内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外墙外保温、更换门窗、室内外供热管网改造、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小区综合整治等。“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1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受益居民约21万户,共形成22.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经改造后的建筑冬季户均温度提高3-6℃,夏季可降低室温2-3℃。改造后的小区旧貌换新颜,不仅节能、减排、降耗,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 加大新建建筑节能监管

      我市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对新建建筑全面推行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65%的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节能工作从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材料检测、施工许可及竣工备案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强制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2015年至今,完成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审核624.25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334.35万平方米,公建225.8万平方米,其他64.1万平方米。凡报批的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率达100%,施工阶段达100%。仅“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500万平方米,共形成45.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我市按照财政部、住建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精神,开展示范工作,加强技术标准等配套能力建设,制定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形成有效的推广模式。2011年,土右旗成功申报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申请专项补助资金1100多万元,示范项目30万平方米现已全部完成。2013年申报了内蒙古龙驹乳业工业厂房、内蒙古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头医学院3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筑面积共20万平方米。其中龙驹乳业工业厂房已投入发电,为太阳能光电在建筑中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2015年,我市已建成中铁诺德花园、鹿城广场、滨河大厦、市环保局办公楼等10项利用地下土壤热源泵供暖工程,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其中有6项已经投入运行,供热、制冷效果良好,使建筑总能耗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成为建筑节能的新亮点。“十三五”末,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万平方米。

      ◆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从2016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严格贯彻《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并研究制定了《包头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文件,成立了全市绿色建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绿色建筑工作。依托包头建筑设计院、包头市图审中心等单位建立包头市绿色建筑评价机制,配合包头万郡大都城住宅小区取得了绿色建筑标识(二星设计标识57.5万平方米,三星设计标识20万平方米,二星运行标识27.5万平方米),力争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2016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完成我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图审核83.58万平方米,全市25%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发展绿色建筑。各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展绿色生态村镇建设中,协同农业等主管部门鼓励农民在新建、改建农房过程中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改造;结合建材下乡活动,鼓励农民使用绿色建材和技术,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的比例不低于30%。

      ◆ 建设绿色建筑产业链

      加快发展以工业废渣、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和江河淤泥等为原料的新型节能墙体绿色建材材料,积极开发各种轻质砌块、板材和高效防火保温材料;加快推进建筑部品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材。实施绿色施工,强化建筑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四节一环保”。积极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施工工艺,强化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要求,全面提升建筑业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配合绿色建筑运营标识,推行绿色物业,加快物业管理由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向绿色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对于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日常用能的运行管理;对物业管理人员提出专业要求,对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要点、操作规程提出规范要求,以实现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维护成本的目标。

      ◆ 打造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基地

      我市有9个国家级、地区级工业园区,9个产业园区,涵盖了钢铁、稀土、铝业、电力、装备制造五大产业支柱,钢铁年产能超2000万吨,要打造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基地,原材料优势和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市政府与包钢西创集团公司、中国二冶集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包头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合作联盟,全力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5%以上(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标准为5%),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和钢结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目前,以万郡大都城住宅小区工程项目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典型,并将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装配式建筑交流项目,同时青山区与万郡房地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2017年建设一个装配率100%的装配式钢结构示范项目。今后,我市将在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各类公益公共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率先应用装配式建筑,在城镇新区建设、重要功能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等领域优先应用装配式建筑,同时逐步提高社会投资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比例。

      9月2日自治区建设厅授予包头市为“自治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基地”,正在拟申报国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基地。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地热能系统集成大会开幕在即,同期活动值得关注
距离OpenNE·2024地热能系统集成大会开幕还有8天大会同期举办OPENNE 地热青年论坛OPENNE 地热圆桌论剑OPENNE 地热智控新品发布会OPENNE 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室内展记者获悉,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地热》杂志、地热加 APP、地热能网、北京碳主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OpenNE·2024地热能系统集成大会”定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

0评论2024-01-041142

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举办
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举办——鞠建华刘嘉麒滕吉文田卫东朱开国参加活动12月14日,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举办。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自然资源部咨询中心咨询委员、联合国资源管理专家组副主席鞠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滕吉文,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闫金明,省地矿局党委副书记倪军,市领导田卫东、朱

0评论2023-12-201014

山东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峰会定档12月
德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拟定于2023年12月13-14日共同举办“2023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峰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

0评论2023-11-071270

关于召开2024第十四届地热大会暨地热展的通知
此次盛会,联合主办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市场资源和品牌影响,加强战略协同和资源互补,打造地热行业全国性高端盛会,大会将设置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成果发布、洽谈对接、地热培训、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等系列活动,共同推动我国地热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地热力量。

0评论2023-10-1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