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地热能资讯首页 地热能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国土部:推进雄安地质调查 开展容城地热田初步勘查

2017-09-06 15:335170国土资源部网站
      国土资源部就《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举行新闻通气会。

  以下为实录: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夏俊:

  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前来参加《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新闻通气会。借此机会,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城市地质是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明确要求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积极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路径和保障机制。

  出席今天新闻通气会的有,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规划司司长庄少勤,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

  首先请庄少勤司长介绍《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规划司司长庄少勤: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通气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发挥地质工作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近日,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一、背景意义

  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传统上,地质工作以找矿为中心,城市地质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对地质工作也重视不够,尤其对地质资源环境约束性考虑不够,地质工作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结合不紧,融合不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由于基础地质条件不明和对地质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一些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问题凸显,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要求“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部党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将城市地质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领导指示要求,我们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主要目的:

  一是主动服务新型城镇化。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补齐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地质工作短板,促进城市的开发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开辟城镇化建设新资源,构建城市资源环境安全新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

  二是推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推动水、土、地热等地质资源的绿色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形成城市绿色发展方式及生活方式。

  三是促进传统地质工作转型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做好地质找矿工作的同时,面向新型城镇化发展主战场,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开辟地质工作和地勘队伍转型发展新空间。

  二、总体目标

  新时期推进城市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系列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拓地质工作新领域,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开辟城镇化建设新资源,构建城市资源环境安全新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

  总体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完成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基本形成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地质工作体系;二是基本建立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制度体系;三是探索形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系统化、产业化、绿色化开发利用模式。到2025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建立系统完备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基本构建地质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地质工作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三、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目标双导向,针对城市发展当前面临的空间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安全等大城市病问题统筹部署四项重点任务,探索建立三大制度。

  (一)全面加强城市地质基础工作。一是创新城市地质工作理念技术方法,强化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对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空间、权属等进行全面调查。二是分类推进城市地质调查,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支撑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三是建设城市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管理,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与国土资源管理主流程有机融合。

  (二)主动服务城市开发建设。一是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增强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二是以地质调查为基础,科学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并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空间性规划做好衔接,发挥地质调查在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中的先导性作用。三是实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激励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下)出让方式,完善基准地价体系,依法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下)登记,保障使用权人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促进地下空间依法有序开发利用。

  (三)积极推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一是积极推进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优化城市能源结构。二是促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海绵城市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三是树立工程渣土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加强工程渣土综合利用,统一平衡消纳。四是合理开发特色优质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扩大城市绿色食品供给。五是积极开发地质文化资源,建设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增强城市自然文化魅力。

  (四)健全完善城市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一是加强城市地质灾害监测与共防共治,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监测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各项规划和资金,加快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防治。二是健全地下水污染和土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地和地下水的质量调查和监测,强化对工业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管控。

  地质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城市地质工作必须依托国土资源管理才能顺利推进。《指导意见》明确将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并将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统一规划,提出要探索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地下空间资源统一规划与用途管制制度,坚持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统一规划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二是完善土地出让和矿业权出让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城市地质工作要求,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三是依托地下空间资源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规划执行、合同履行和空间资源环境监测监管制度。

  四、工作推进

  考虑实际需求和工作基础,工作推进的总体考虑是:示范引领、鼓励为主、有序推进,通过3年实践探索,最终为面上推广做好理论、技术和政策准备。

  (一)加强示范引领,有序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地方政府以合作形式,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完善城市地质工作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国土资源部主要加强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力度。

  (二)强化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是要求各地报请地方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制定专门工作方案,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保障工作投入,推进任务落实。二是将城市地质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法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和矿业权出让合同,落实相关建设开发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健全完善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城市地质工作与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地勘单位按照市场规则,积极参与城市地质工作,推动地下空间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系列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与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补齐地质工作短板,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全过程,推动城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提问。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夏俊:感谢庄少勤司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 

  记者:什么是城市地质工作,有哪些工作基础,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

  城市地质是应对世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结构、物质组成、地质过程及其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相互影响。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城市地质条件、地质问题与地质资源,引导城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规避城市地质安全风险,全面支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人地和谐。

  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探索城市城市地质工作,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成了30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资源摸底调查。初步查明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活动断裂等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摸清了地下水、地热、矿泉水、地质景观等地质资源状况。

  二是开展了三维地质调查试点。以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杭州等6个城市为试点,系统建立了城市地下三维结构,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决策平台和面向公众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并在福州、厦门、泉州、苏州、镇江、嘉兴、合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济南等28个城市开展了推广应用。

  三是开展了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先后组织开展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长江中游、关中、中原、成渝等重点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

  目前,城市地质工作需求,特别是中东部特大城市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基础调查薄弱。目前只有34个城市开展了三维城市地质工作,仅上海、北京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城市地质调查、监测和运用,工作覆盖面有限。调查主要以浅表层为主,地下空间资源家底不清。调查的要素单一,对地下空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全要素综合评价不够。调查方法、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总体上还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二是法规建设滞后。地下空间内涵及其权责的清晰界定是有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基础。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城市地下空间与地表空间之间的关系,也未明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属,导致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评估、测绘、登记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在争议。

  三是统一规划缺失。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部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存在无序开发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规划缺失。多数地区还只针对浅表层地下空间开发做出初步安排,亟需对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的整体开发利用进行统筹安排。

  四是政策激励不足。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成本高,推动规模开发,有效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出台激励政策,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地调局等相关单位的业务技术优势,显化和保障地下空间相关权利人的权益,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记者:雄安新区城市地质调查取得了哪些主要进展,对全国城市地质工作有何示范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部党组高度重视雄安新区城市地质工作。我们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明确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思路,提出了“构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打造地热资源利用全球样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基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四大愿景目标。今年6月正式启动雄安新区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经过两个多月奋战,第一阶段地质调查工作首战告捷。

  主要取得以下五方面结论:

  一是区内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场地稳定和基本稳定区占 89.5%,均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 二是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适合规模化开发;三是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清洁,清洁区面积占 99.3%;四是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但目前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呈加剧趋势;五是区内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起步区内适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土地面积约 12 平方千米,可满足约 300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供暖制冷需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精准对接需求,有的放矢推进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全面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

  一是开展容城地热田初步勘查、重点地区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深层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数字平台框架,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

  二是开展地面沉降严重区高分辨率调查,构建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建立地下水模拟与三维地面沉降模型,评估地面沉降风险,为工程规划建设和地面沉降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全面实施地热田整装勘查,深入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建立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数字平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

  记者:城市地质调查规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

  (一)主要特点。

  本规范系统总结了我国以往城市地质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吸取了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地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

  结合新时期对城市地质工作的要求,本规范明确了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的相关要求,强调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提供地学产品。

  本规范提出构建中央与地方、公益与商业地质工作的多方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二)主要内容。

  针对支撑服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本规范明确了城市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精度要求、实物工作量部署原则、服务产品等。主题内容包括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调查、城市地质资源调查、土地和地下水环境调查、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成果编制等几个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城市地质调查,小型城镇地质调查可以参照执行。

  记者]:新时期城市地质工作的思路目标是什么?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规划司司长庄少勤:

  鉴于实际需求和工作基础,城市地质工作宜采取“鼓励为主、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政策配套、规模利用”的思路稳步推进。

  一是树立城市地质工作新理念。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城市地质工作意识,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统一规划,有序利用。

  二是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空间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安全等大城市病问题。同时,也要着力发挥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的特色优势,创新城市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监管模式,引导城市走绿色、安全、集约、智慧发展道路。

  三是抓实抓牢四大引领性工程。一是积极引导和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拓城市发展新空间;二是推动地热、浅层地温能、地下水以及土壤等清洁特色优质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三是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四是加强以地质资料为重点的大数据建设,推动城市智慧发展。

  四是分类推进搞好结合。一是区别特大城市、城市群、中小城镇,结合实际需求,分类推进城市地质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做好新城新区的选址规划,城市更新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

  五是地质调查与国土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将城市地质工作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要求与国土资源管理关键环节有机衔接,落实到国土规划、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规划、土地出让、监测监督、执法监管等环节中,明确建设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城市地质工作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实效。

  总体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完成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基本形成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地质工作体系;二是基本建立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制度体系;三是探索形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系统化、产业化、绿色化开发利用模式。第二阶段,到2025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建立系统完备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基本构建地质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地质工作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记者:城市地质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是如何考虑的?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规划司司长庄少勤:

  总体安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城镇规划建设区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到2030年,全面完成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基本查明基础地质、第四系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地热、地质景观等资源状况,地质灾害、水土污染、活动断裂等地质问题,构建城市三维地质模型。


  二是分批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精准对接新型城镇化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构建多方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保障制度设计和服务产品设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地质调查,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透明城市”,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和安全发展提供精准支撑服务,为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模式,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三是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科技创新。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指导,融合地质、工程、建筑、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建立系统扰动—再平衡理论和资源协同规划理论。研发适用于城市地下0-200 m以内不同深度、不同精度的地下空间地质基础探测技术、地下空间资源整体评价技术、地下空间环境变化预警技术和地下空间智能监测技术。

  四是完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4类城市地质调查规范和技术指南,包括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城市地下空间评价与安全利用、城市地质资源环境开发适宜性评价、城市三维地质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总计建立14个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夏俊: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编:lj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地热能系统集成大会开幕在即,同期活动值得关注
距离OpenNE·2024地热能系统集成大会开幕还有8天大会同期举办OPENNE 地热青年论坛OPENNE 地热圆桌论剑OPENNE 地热智控新品发布会OPENNE 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室内展记者获悉,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地热》杂志、地热加 APP、地热能网、北京碳主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OpenNE·2024地热能系统集成大会”定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

0评论2024-01-041142

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举办
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举办——鞠建华刘嘉麒滕吉文田卫东朱开国参加活动12月14日,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举办。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自然资源部咨询中心咨询委员、联合国资源管理专家组副主席鞠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滕吉文,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闫金明,省地矿局党委副书记倪军,市领导田卫东、朱

0评论2023-12-201014

山东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峰会定档12月
德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拟定于2023年12月13-14日共同举办“2023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峰会暨地热装备(技术)展会”。

0评论2023-11-071270

关于召开2024第十四届地热大会暨地热展的通知
此次盛会,联合主办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市场资源和品牌影响,加强战略协同和资源互补,打造地热行业全国性高端盛会,大会将设置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成果发布、洽谈对接、地热培训、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等系列活动,共同推动我国地热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地热力量。

0评论2023-10-1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