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国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的建设规模来说,地源热泵 几千万平方米的数量恐难以成为近期市场的主流形势。
支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和企业家在当时占很大比重。即便政府早就提出节能减排 政策,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大力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工作,但徐伟作为国内暖通空调 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对行业的前瞻和判断为业内很多人所信服。
不过,这种局面在去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发生了微妙转变。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面临着巨大危机。低碳,从此在电视、报纸乃至网络上铺天盖地地袭来。低碳概念的崛起,让原本支持徐伟的群体产生松动。一些人开始流露出“他的说法过于保守”云云的意见。其观点大体可概括为,低碳发展已经上升到全人类的层面,因此,作为低碳发展的构成,伴随先前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根,地源热泵行业在中国完全有理由在更短的时间内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认为,低碳为地源热泵行业发展带来了光芒。我国地大物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资源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同时,节能减排任务也很重。”国务院原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秉忱说,“这是我们在大力推广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的动力。”
有了国家政策引导,有了市场的广泛呼应,地方政府及企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和热情,他们形成强大的推力,将地源热泵行业的火热氛围推向又一轮高潮。
作为地方政府的“杰作”,沈阳的推广最具说服力。当地采用了对新建建筑使用、对原有建筑改造以及对原有建筑采用地源热泵与集中供热混合供热等三种模式,使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很快见效。根据规划,今年,沈阳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面积将达6500万平方米,占全市供热总面积的1/3。
这一数字,甚至还可能超过全国应用面积的一半。
作为政府工程,不久前刚刚开幕的上海世博 会也能说明问题。世博园区中几大地标性建筑——世博轴、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江水源热泵系统。主办方表示,这些新型空调系统在“世博地标”中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减少了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的综合能耗,缓解城市局部区域的“热岛”效应,更将成为地源热泵未来大面积普及的催化剂。
负责这些设备配套的特灵公司一高层人士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上海世博会具有很强烈的示范效应,它预示着一种未来的声音,“在讲求低碳、环保 的社会转型中,传统空调技术的变革,会使更多包含地源热泵在内的各种节能设备和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虽然没有争得空调供应的头把交椅,但为其配套地源热泵类产品,也已满足这家国外巨头的胃口。他们认准低碳产品在中国的潜力,而上海世博会则给予他们以展示机会。
不仅是特灵,强大的市场需求让众多国内厂商如影随形,纷纷加入到地源热泵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奇斗艳,不一而足。一些引领“中国创造”的国内空调企业,更是宣称要完成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去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虽比前一年度略有下降,但随着经济复苏及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加速,今年的市场容量有望再创新高。地源热泵仍然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并将超过市场增长的整体幅度,这点早已为业内默认。
不过,专家眼中“迅猛”二字包含双重含义——他们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不管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企业,剑刃都很锋利。
即便对于沈阳这样的典范,也会因为部分行业人士的担忧而饱受争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考察回来后对记者表示,“发展太快了,再不加以规范的话,早晚出问题”。
“大干快上”早已经被社会所否定,然而,在地源热泵 如火如荼的日子,却需要时刻警惕愚昧思想的死灰复燃。据了解,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并不在少数。他们极度担心这一行业一旦得到重重眷顾,所谓低碳的光辉将掩盖所有瑕疵。长久以往,当弊病渐渐纠结形成爆发之势,地源热泵行业将会遭遇灾难,所有数字都将沦为空谈。
这背后的,不仅牵扯到政府的形象和政绩,还包含企业的黑色利益。国内地源热泵行业的企业数量已十分可观,“游击队”四处突击的现象更比比皆是。这些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习惯于通过关系和低报价攫取项目,再对外层层分包赚取利润。责任缺失,让它们根本无视产品和工程质量,导致许多地源热泵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引发运行费用过高、维护困难乃至系统整体瘫痪等后遗症。
广义上的“游击队”并非只是杂牌军和“山寨”品牌所独有,很多业内外耳熟能详的企业在行业发展中亦难逃其责。它们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然而,在通过各级经销商做工程时,却无暇顾及监管流程,导致所谓的低碳梦想一个接一个地破灭。
“在地源热泵行业中,他们更有竞争优势,推广起来也更可怕。因为他们有品牌、有资金,每年砸进去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广告费,这些我们都办不到。虽然宣传的并非地源热泵,但耳濡目染中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些大品牌,却不想结果往往和杂牌军干出来的一样。”一位自称是非一流企业的领导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