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悦发: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2010-09-01 中国地源热泵网13620

天津市水利局副局长景悦

    天津是全国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立方米,城市供水依靠引滦入津和引黄济津外调水源,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同时存在。在水利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水利治水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天津确立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大都市水利”治水目标,明确了建设城乡供水、防洪排涝、节约用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四大体系的治水思路,在原有以引滦单一供水的格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东取渤海,西引汉江,北引滦河,南取黄河长江,调蓄本地水源,统筹再生水回用”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公众参与、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经济调节、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节水机制,基本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几年来,天津按照水利部建设节水型社会理论,学习兄弟省市的好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了从单纯注重节水效率的节水型城市建设向全面节水效益效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转变,从依靠行政推动节水向市场调节转变,从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向总量控制与定额、指标相结合管理转变,从取水许可管理向水权管理转变,从注重节水形式宣传向注重节水教育孕育节水文化转变,农业节水从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向建立农村用水节水机制转变。重点围绕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规划制度、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和新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通过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引入水权制度;建设计量和监测等支撑水权制度运行的硬件设施和用水者协会等水权管理与农村用水收费机制;通过开发非常规水源和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节水教育入手,建立节水宣传长效机制,加强公众节水参与意识;以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为目标,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为方针,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天津节水工作初见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全面铺开。2005年初被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同时又被水利部列为“南水北调中东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一、以规划为龙头,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水资源规划制度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天津市在水资源规划上从水务管理的高度,努力做好全市“大水”这篇文章。按照“以供定需”原则,针对天津新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通过非常规水源开发和节水措施落实,提高本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组织编制了《天津市中长期供水规划》、《天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统筹本地水资源和外调水及再生水、海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制定《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005年4月,市政协督办,市水利局牵头编制《天津市再生水利用规划》,整合各种资源,推动我市再生水在工业、农业、生态和居民生活方面的应用再上一个台阶;编制《天津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报告》,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重新核定超采区、禁采区和可采区范围,实行分地区、分阶段、分步骤压采、限采和禁止开采地下水资源。

  为全面推动了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2005年编制完成《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安排布置全市12个区县节水型社会规划的编制工作,确定塘沽区为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完成《天津市塘沽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验收,该规划已经塘沽区政府批准,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几年来,天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做了下面4个方面的工作。1是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基础管理。依据市政府颁布《天津市取水许可管理规定》,对全市地下水实行取水许可管理,每年对用水户实际用水量和计划指标进行审核,核减计划指标;将水源热泵纳入地下水资源管理,并实施取水许可管理;2005年,根据我市节水工作需要对市区地表水实行取水许可管理,今年3月,开展市区二级河道取水和用水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园林绿化用水,基本杜绝了偷水和无序取用地表水现象。2是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优化新建项目用水结构。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市水利局积极推动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截止目前共审查批准了40多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过水资源论证制度从源头上加强了建设项目的取水管理,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实现优水优用、劣水低用,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循环经济建设。两年来在对我市新建电厂、热电厂和100万吨乙烯等大型工业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中,更改原生产用水工艺流程,冷却循环水改为使用再生水或海水,采用节水设备和工艺,核减企业用水需求0.5亿立方米,年直接利用海水量2.8亿立方米,再生水0.26亿立方米。3是改进用水计划管理制度,施行定额与指标结合管理。目前,我市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总量控制、指标管理、计量收费和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的用水计划管理制度。扩大用水计划管理范围,将高耗水的建筑临时用水、园林用水等纳入计划管理范围,两年新增纳管用水户670家;编制出台《天津市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加强计划用水的水平衡测试管理,编制《天津市水平衡测试管理办法》,扩大水平衡测试规模,两年来我市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的用水户共计200余家。

  三、以试点为先导,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规划好建设好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水利局利用滨海新区建设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水市场,将该地区作为我市水权水市场建设起步和示范区,组织编制《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启动塘沽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从2005年开始,塘沽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计划3年完成,投资约12亿元。试点工作主要是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手段,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起适应该地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经济体系;通过增加海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增加塘沽区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建设支撑水资源安全保障工程和设施体系;积极推进节水型家庭、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村镇、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校园、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农业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塘沽北塘水库5万吨水厂及配套管线建设,实现农业、城市杂用水水权转让,常规水资源与非常规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2005年预计实施投资项目10亿元。在天津滨海新区,按照水权理论培育水市场,以“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现代企业化管理”为基础,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联合组建供水公司,初步形成以七条源水管线为主线,以安达、泰达、龙达三个公司为支撑,全面参与滨海新区供水服务的战略格局,实施了大港海洋石化园区、荣程钢厂、北辰区村镇、宝坻区城关镇周良镇的供水和节水灌溉五大项目。投资8亿元55平方公里天津空港物流水务一体化项目开始实施。通过市场化运营,加快供水布局结构调整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该地区供水安全保障,为该地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四、以标准化和法规建设为基础,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天津市水价体系建设研究》、《节水型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水平衡测试及标准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等科研项目工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天津潮白新河农业水权管理体系研究》,尝试在一个地区建立水权转让机制;进行《天津高校系统水权管理研究》工作,在高校系统推广IC卡智能节水系统,智能设备支撑用水指标,规范用水行为;修改我市节水型企业标准和节水型小区标准,并将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天津市节水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近几年主要工作是修改《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出台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组织起草《天津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施细则》、《天津市水平衡测试管理办法》、《天津市节水型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修订《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认真处理水事信访百余件,组建7个执法检查组,立案查处12起,新闻暴光浪费水现象50余次,实施22次公共用水行业专项治理。

  五、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开展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过去农业节水工作重点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我市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市县两级节水灌溉试验基地和推广机构,两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另一方面,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业用水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工作。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用水者协会先进管理经验,成立17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将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权和使用权移交农民管理运营,宁河东淮沽依托农民用水者协会安装IC卡农田灌溉计量设施,实行先收费后用水;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调动集体、个人积极性投资建设经营小型节水灌溉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按用水量收费;以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模式,改革农村用水机制,实行抄表到户计量收费,制定农村饮水水价,推进农村水价改革,提高了农村节水意识,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完成了《天津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出台了《天津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在塘沽区率先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和管网入户工程,解决农村生活用水和民营企业生产用水问题。

  六、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为依托,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几年,国家科技部、市科委重点支持天津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实现产业化。目前年产100万平方米中空纤维膜产业化基地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规模生产,该基地的建成投产将带动天津及全国环保、海水淡化、生物医药、电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天津碱厂建成的每小时处理2500吨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为国内工业循环冷却大规模利用海水奠定基础;被列为天津重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的低温多效万吨级海水淡化产业化示范工程,今年在天津开发区开工建设,坐落于大港区亚洲规模最大的日产1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预计明年年底一期10万吨工程将投产出水;再生水回用采用广域性与区域性再生水供水管网建设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铺设再生水回用干管近90公里,全市有600多万平方米住宅实现中水入户,新建裕川建材、天津科技大厦、南开大学等一批企事业单位再生水利用项目。颁布实施了《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以法规保证了再生水的开发利用,“产、学、研、政”一体化催生再生水利用形成天津又一新产业的局面初步形成。

  积极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依托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雨洪水资源化。2005年,共利用雨洪水资源1.4亿立方米,农业累计蓄水6.2亿立方米,成为连续八年干旱以来农业汛期蓄水最好的一次,为农业增产、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以水环境改善恢复为支撑,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1是编制规划,加强管理,编制《天津市水功能区划》、《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天津市南水北调(中东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控沉管理网络,组建凿井行业协会规范市场;向社会发布通告,埋管式地源热泵按凿井审批管理且严格论证,结合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严格河道排污口审批。2是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水环境保护工程,投资24亿元建设引滦水源保护工程竣工通水;海河两岸改造、清淤工程起步段全面完成,清淤近300万立方米;2005年率先在西青、汉沽、武清实施地下水压采,封井89眼,实现市区地下水不超采;日处理能力5万吨静海引滦自来水厂建成投产,结束该地区人民喝地下苦咸水历史。3是重视监测,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增加地面沉降监测控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对重要水利设施点的监测,增设监测点66个,两年累计减小超采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滨海地区地下水水位普遍回升;推广地下水位自动监测技术,安装200台套,塘沽区地下水位监测全部实现自动监测自动传输,全市工业井计划3年全部实现远传计量;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编制废井回填计划,废井回填两百眼,建设全市机井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河道排污口调查,并建立天津市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河道纳污能力计算分析;2005年我市将启动全市生态村建设示范工程。

  八、以科技和节水教育为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去年配合市科委《提高工业用水浓缩倍率的研究推广》项目,在30多个企业推广使用国产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浓缩倍率提高到5倍,以地资费补助形式引导企业开展节水工程建设,两年安排46项,涉及金额约1亿元;开展老居民区节水器具改造工程,近万户居民受益,节水效果达到20%;结合实施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开展节水器具进万家活动,推广节水器具约30万套件,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55%;开展全市工业用水普查和天津六大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用水分析研究,分析工业节水潜力,研究企业节水整改措施。

  组织编写《工业节水常识》、《生活节水常识》、《农业节水常识》等十余种30多万字专题节水知识教材,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光盘、网络、书刊、画册等载体形式,利用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向高校、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传播节水知识。通过节水教育,建立常效机制,提高人们节水意识,用文化品位打造现代节水文化。投资建设天津节水园,培育节水教育文化基地,待条件成熟,建设节水专题旅游线路,将科技节水示范工程与节水教育和文化旅游集成一体。

  九、今后一个时期天津水资源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从长远来看,要解决天津水资源短缺问题,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早日实现南水北调工程贯通向天津供水外,我市本身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建设节水型社会。

  我市将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建立水权、水市场交易规则为重点,以实施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市场调节和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我市水资源管理的近期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利用量近7亿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量20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1.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农村居民饮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农村饮水管网入户率达到10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