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玲:呼唤行业的良性发展

   2010-09-25 中国地源热泵网21680
核心提示:行业发展太迅速了,王贵玲对此也深有同感

呼唤行业的良性发展

——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中心主任王贵玲

 

编前:从北京至石家庄,记者慕名前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拜会地热研究中心主任王贵玲。刚一见面,王主任的热情与周到便让记者感到宾至如归。谈及行业,更是印证了记者最初的想法:不虚此行。几十年在地热行业内的摸爬滚打,让王贵玲主任对这个行业有超乎旁人的认识和理解,他的这些经验和阅历,对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中心主任王贵玲

 

正文:

谈到地源热泵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感叹:行业发展太迅速了,王贵玲主任对此也是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地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相对成熟的技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发展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局面。工程量迅速增加,应用空间面积已经突破1亿平方米。可以说,地源热泵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但是,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下,地源热泵行业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王贵玲表示,在这种形势下,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他认为目前地源热泵行业发展过快。所谓“过”,就是科学基础不足,基础调研、基础理论、资源评价等还相对缺失,现有的开采方法、资源利用方式、资源管理还跟不上应用发展的速度。国家标准方面对地下部分的关注比较少。此外,行业内对前期地下资源的勘察和整个项目的设计普遍忽视,有设备的厂家就可以随意上马项目,不关注前期工作。因此,行业呈现发展迅速,但是却相对混乱的局面。

 

多管齐下促良性发展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规范行业,促进其良性发展?王贵玲认为应该从宏观政策、完善立法、强化规范、完善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首先在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源热泵行业的支持力度。这其中包括资金的支持,也包括通过税费手段进行引导。他告诉记者,对煤、石油等这些传统能源,在早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勘测勘察,推广应用。那么对于地热这种可再生能源,国家更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地源热泵项目的前期勘测不计入成本,这是不科学的,这也就自然地造成了行业对地下勘察的忽视。所以说,国家如果能加大对行业的引导力度,将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示范城市、示范项目的补贴,这些都会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就是要加强立法。王贵玲认为,行业混乱的局面正是由于立法的缺失。目前国家还没有引入对地源热泵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和从业单位资质的认定,这无疑会导致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因此,王贵玲建议,国家部委可以考虑发布一些相关的管理条例,委托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资质的审核和认定,设置准入门槛,不具备资质的个人和单位严禁从事该行业工作。同时,对设计、施工和监管部门建立专项设计工资管理制度,对工程进行监理,对技术人员实行培训上岗制。健全工程建设的技术审批和工程运行的监管制度。另外,目前对完工后的地源热泵项目没有强制要求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这就无法为科学研究、资源管理服务,对总结经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非常不利。业主也不能时刻掌握相关情况,不能保证系统科学、有效率的运行,这也是对业主的不负责任。所以,在这些方面都应该有相关的规定。此外,王贵玲认为还要加强行业规范的编制,出台符合行业特征的、较详细的相关规程规范;应加快推进地源热泵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这些都是净化行业、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地质勘察意义重大

作为一名地质勘探的专业人士,王贵玲对地质勘察在整个地源热泵项目中的作用自然有更深刻的了解。他告诉记者,前期勘探对系统的高效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在他看来,这就好比是盖房子,地基不建好是万万不行的。“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转化,地源热泵空调也是如此,空调本身并不能制冷或制暖,其主要是一个能力转移的纽带。所以,地源热泵空调的地下水文情况和地质情况强烈制约着整个系统的整体结构、性能、造价,决定了地下水井或埋管换热器的结构和性能,因此勘测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这一重要的环节目前在行业内却往往被忽视,这给工程带来了不少问题。由于对地质和水文情况不了解,对于取水量的多少,地埋管之间的间距、数量等诸多参数都无法科学确定,因此,很容易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王贵玲提醒,一定要了解不同地区土壤的热物性、地下水所在的地层以及流动情况,进行热平衡的模拟,这样才能确定出合理的抽水比例,才不至于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损害。

目前在不少地源热泵项目中,系统的运行效率远远达不到最初的设计效率。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地源热泵在业主心目中“节能”的形象,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王贵玲认为,系统可否能够高效运行,主要取决于设计是否科学,以及设备选取和维护是否合理。科学的设计是地源热泵高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设备的选取及维护则影响着地源热能的有效利用。目前来看,系统效率与设计目标差距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对地下水文和地质结构了解不足,对地源热能的可利用量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设计不科学。系统在运行了一定时间后,地下水和地质情况发生了改变,为了维持空调温度,只能靠电驱动,导致了机组运行效率变低。所以说,重视地质勘查是实现系统高效运行不容忽视的环节。

 

用制度和技术保证回灌

对于地源热泵行业而言,由于相关规范的缺位,不仅造成了在取水前不注重地质勘查,也直接导致了取水后忽视了回灌工作。只抽水、不回灌,这在行业内并不新鲜。王贵玲分析,这是由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是工程公司缺乏主观动力。对于地下水的使用目前普遍是按照标准收取全额用水费用,而并不是根据回灌的多少来相应调整收费标准,回灌没有奖励,不回灌没有处罚,这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项目没有了回灌动力,没有回灌的结果就是给地下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因此,王贵玲建议,地方环保部门可以考虑根据回灌水量的多少来收取水费,相应调整标准,这样就会调动起公司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无法实现回灌。原因大概有三:一种是物理堵塞,也就是颗粒状物质堵住了出水孔,这种情况下,把回灌井改造成抽水井进行回扬即可。二是化学堵塞,地下水被抽到地表后,压力和温度都发生了变化,导致钙和硅等化学元素沉淀。三是生物化学堵塞,这是水循环过程中不能保证完全闭路而使氧气灌到了地下造成的。后两种情况尤其需要具备专业资质和技能的队伍才能合理应对。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回灌工艺与地层特点不匹配。一些地层里颗粒特别细,不容易回灌,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成井工艺是不尽相同的,什么样的地层打什么样的井,这些在王贵玲看来,是“会者不难”,只要具备相应能力,这些技术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他也提醒业主,一定要选择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否则不但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也一定会对整个空调系统产生影响。

 

重视地下空间的热调蓄能力

王贵玲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地下资源的勘测、规划工作逐步得到了重视,但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对地下资源储量进行勘探的方式对指导地源热泵应用的意义并不大。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地下空间热调蓄能力这一概念的存在。他对记者解释说,“所谓地下空间的热调蓄能力,就是指我们冬天从地下可以“拿走”一定的热能,夏天又“灌回”地下一定的热能,而能使地下的温度长期保持稳定,这一热能量就是地下空间可调蓄能力。其实,一个地区的地下资源储量与热调蓄能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地下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其热调蓄能力未必强;同样,地下资源储量不丰富的地区其热调蓄能力未必弱。所以,对于一个热调蓄能力不强的地区,即便资源储量丰富,也不能大量应用,否则会破坏地下的平衡。所以说,在他看来,评价一个地区是否适宜应用推广地源热泵,一定要注意其地下空间的热调蓄能力。而要掌握这一信息,就必须要了解地层的情况和地下水流动的情况。

同时,他还提醒业内人士,地下水并不是静止的。地下水的流动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很大,这个在设计初期要进行严格的勘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有时候独立的工程并不能说明问题,还要考虑规模化之后,工程之间是否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王贵玲说,他目前在石家庄和北京分别对一项土壤地埋管热泵和一项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坚持了3年的监测,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长期监测,更深入地了解热调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程度。

 

综合评价  规划先行

王贵玲告诉记者,多年来,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对地热资源进行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国应用地源热泵的适应性评价。目前在工程设计方面,进行了水源地源热泵技术适宜性研究;在工程合理性方面,进行了水源地源热泵资源勘查及系统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王贵玲说,这些基础性工作,为国家制定地热资源应用规划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王贵玲介绍,他和他的团队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国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工作,首要考虑地下水、土壤源的情况,综合考虑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地形地貌等十几个方面的因素,对一个地区是否是适宜应用地源热泵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在这个评价已经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规划的依据之一。他解释说,在这个宏观规划指导下,具体到省、市可以再做进一步的勘察和规划。比如某省的总体情况适宜应用地源热泵,那么,该省确定了这一整体评价后,再详细到某个市,根据其地理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细化。比如,到具体城市发现该市某个地区已经是建成区,或者路面硬化,那就不适宜推广;某市经济情况不允许,那也不适合推广。目前有些省份一拥而上,大力推广,甚至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要求所有新开工项目都要采用地源热泵,根本没有调查如此大规模应用,地下水微生物能否平衡,地下水回灌后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说,有些地方不适宜应用地源热泵,就一定要限制,不能为了所谓的节能,最终反而导致了浪费;而有些省市即便适宜应用,也要因地制宜,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刀切,要根据规划,以技术指导决策,以科技为支撑,这才是科学的推广。

 

专家简介 :王贵玲,1964年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原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同年分配到原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2001年-2002年分别在联合国大学冰岛地热培训中心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热学院进行研修;2003年9月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10月-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起任地热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任水资源研究部副主任,2001年起任水资源研究部主任,2005年起任区域水文地质研究室主任、地热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国际水文地质专家协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河北省地质学会会员,中国能源协会常务理事,浅层地温资源综合利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委会委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源热泵》、《地热能》编委。一直从事地下水和地热研究工作。

先后参加与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30多项,主要包括地矿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东部地热资源评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典型农业区地热资源评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典型泉点放射性氡及微量组分锶、偏硅酸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等。 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文集中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2部,主要包括《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地下水潜力评价方法》等。

 

 
标签: 王贵玲 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