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近日发布《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就“十二五”期间,为上海绘制出一张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围绕“十二五”规划讨论,市政协将上海低碳经济发展作为今年重点课题之一。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委员考察上海低碳项目,广泛听取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
深化节能减排,培育低碳产业
“十一五”以来,上海通过结构调整、节能重点工程推进,全市能源年消费增幅呈逐年趋缓趋势。前4年,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累计下降17.12%,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1.1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958吨标准煤/万元。2008年上海市工业用能比例比“十五”末下降了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源消费量明显下降,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上海也面临着挑战:工业、建筑和交通碳排放三者合计超过全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0%以上,其中工业排放比重过大是上海区别于其他大都市的主要特征之一。
报告建议,以控制碳排放和提升碳生产力为主要抓手,以深化节能减排和培育低碳产业为基本途径,充分发挥“低碳世博”示范带动作用,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并重,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提高能源、资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供应、使用比例,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使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碳监管水平,探索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之路。
报告提出了上海未来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能源清洁化、加快战略型新兴产业、公共建筑节能、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等。从技术成熟度及经济可行性角度分析,近阶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生产原料更具有经济意义,并且不需要埋存处理的后期监管。建议在推进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同时,积极支持推进化学法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研发,适当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化应用。
将世博会的成功案例在新建公共建筑项目中有效推进
报告建议,可将世博会中已成功展示的案例,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室外遮阳棚等节能技术、固废材料在非承重墙中的再利用等,在新建公共建筑及政府主导的项目中有效推进。
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转化为日常交通工具尚待时日。报告认为,世博园区演示成功,不足以证明新能源汽车可以马上转为日常交通工具,可能会产生包括成本、连续能源供应等诸多问题。因此建议,对于仍在成长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应视不同车型的节能减排成效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把握电动汽车发展机遇,在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的前提下,加快充电站网络等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
参与这个课题调研的市政协经济委主任乐景彭认为,“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首先要清楚上海的“家底”,找准低碳之路的出发点。世博园区的低碳案例也要研究“嫁接”上海的可行性。如建筑的保温功能,在温带和高寒地区,投入和效应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投入100元,寒带地区可以产生半年以上的保温效果。如果产生效用只有几天,考虑到投入的物资、能源消耗,就反而是“高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