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低碳经济城市

   2010-11-11 城市化23560

范新,清华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系空气调节专业,并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任教;1987年取得清华大学空气调节硕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2006年被评为中国家用中央空调行业四大“风云人物”之一,2007年,被中国制冷学会授予“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贡献奖”;被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授予首批“海淀区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对于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的碳减排指标,身为清华大学的教授,范新评价说:“这一积极主动的指标,体现了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将步入理性、科学发展的轨道。”他认为,这既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作为中国热泵技术领域的先行者,他说自己感到很幸运,“十几年前选择热泵技术,一厢情愿为多。今天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共识,而且在国家若干次经济振兴计划里,都将水地源热泵技术纳入其中。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为出身清华的专家型企业家,范新担任着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坦言,太多教授的思想,对技术创新的追逐谋求过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让自己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也让自己成为“不到位”的企业管理者。他希望,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前所未有的推广力度下,能够将传播“科技服务社会”的同方理念、融入到推动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行动中,并取得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收效。

  篇章一;关注城市化进程中高能耗问题

  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发展预留巨大空间

  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刚刚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率调查报告》,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32.93%(按照总人口中非农人口所占比例计算)。目前世界城 (论坛 新闻)市化率已超过50%,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范新表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从表面上看是农村人变成城里人,农村变成城市的过程。并且今天的中国农村代表着某种封闭和落后,而城市却汇聚了现代的生活、先进的科技。这种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同时,也应该看到,正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率较低,城市化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国经济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才会成为率先走出这次金融危机的国家,我们的GDP才会保持每年8%以上的增速,否则中国经济就找不到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

  基于对城市化是一个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认识,范新认为,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绝不仅仅是机遇,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加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更会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千城一面、高能耗建筑根源社会与

  经济发展水平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千年历史的中国进入空前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巨变的同时,千城一面、高能耗建筑、短命建筑等现象层出不穷,颇受诟病。

  作为从事节能减排研究工作多年的专家,范新分析认为,其根本性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够,此外,也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很多制约条件不无关系。

  他说:“怎样建房才不叫千城一面,如何规避建筑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潮流,建筑设计师是否都能做到将当地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融入设计,这恐怕还是我们今天不能规避的问题。”他向记者举例,“北京某住宅小区,我根本不相信那会是会画图、懂设计的人盖的房子。它不仅是设计的丑陋,根本就是一种无知的丑陋。按照中国传统,灰墙白框是用在殡仪馆的。这种现象表明,我们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

  “另外,盖好房子必然要提高费用。当今天我们批评许多建筑产生高能耗的时候,再看看农民的住房,能耗可能是高能耗建筑的两到三倍。然而,对于农村住宅来说,窗户从纸糊到玻璃,尽管与城市的节能标准差距很大,与现代水平的节能建筑差距更大,但要看到,这是一种节能的进步。”

  对于短命建筑,范新认为,仍然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他说,“拆掉旧楼,建立新的体系,这是好的一面;站在资源消耗的角度,建筑没有达到生命周期,这是一种浪费。短命建筑既与我们的建筑结构以土木结构为主有关系,更与外国在发展上的时间差距有关系。他们比我们理念先进,因为他们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也正如今天的城市可以去指导农村一样,因为城市的发展走在了农村的前面。”

  “我想,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我们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需要在发展中予以纠正。”

  “为国节能、为民节资”,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建筑耗能量约占社会总耗能的30%。供暖、照明和空调排在建筑耗能前三甲,这些能耗将释放出18%的二氧化碳。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刻不容缓,系统节能更是降低建筑耗能的关键所在。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同方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为国节能、为民节资”的口号,并在十多年的历程中,作为企业的最大社会责任,坚持不懈地立足节能产业,推广热泵技术,分阶段推出多项突破性产品,每年推出有针对性的专项产品,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热泵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国内热泵技术的领先发展,同时也取得了突出的节能减排效益。全国从南到北,清华同方累计实施热泵项目超过6000万平方米。相当于每年冬季节约标准煤超过60万吨,每年节约90万吨原煤,节能18亿度电,每年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资超过7亿元人民币!

  范新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日益提升,从而对能源供给与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下,同方希望通过在热泵领域方面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改善和提升变坏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达到提高人的舒适度的目的。

  “作为出身于能源环境的专家,我们更懂得一次性资源、一次性能源的珍贵,在依靠烧煤、烧油、烧电获取能量的年代,我们就开始考虑采用哪些能源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更友好,建筑物如何在实现功能的时候做到环境边界友好。我们深知,简单的逻辑和方式,远不如价值的准确对位。我们希望选择做一些包括自己喜好的、社会接受和需求的、推进技术水平进步的事情。”

  如今,同方已全面形成以热泵节能空调和能源规划与实施为核心业务的产业群体,在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向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企业目标继续前进。

  篇章二 碳减排引领中国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中国碳减指标体现大国风范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在此背景下,12月7日,192个国家的领导人云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协议。

  范新表示,“今天,我们需要关于低碳方面的国际公约。有人将它称之为最后一次挽救地球、挽救人类自己的行动,我觉得这不是危言耸听。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最大杀手,达成类似《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公约,是特别有必要的事情。”

  他对美国在减排上的表现感到失望,同时对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碳减排强度减少40%—45%这一指标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积极主动的减排行动,体现了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也说明我们的政府懂得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中国的经济将步入理性、科学发展的轨道。”

  他分析,中国在近200个国家中率先提出如此高的减排指标,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大国风范和大国领袖的作用。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中国人要达到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需要两个地球。这是不可能的。另外,中国GDP每年发展下限是8%。而我们的资源仅能支持经济发展到4%,并且很多资源已经过度开采。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发展,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中国政府在强势扭转、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让中国的产业模式、产业格局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这一指标的提出也关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今天我们从简单的个人行为到一个组织行为,甚至到国家战略,应该做到节能、环保、低碳,我们全民族的公民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行为。”

  以积极的行动响应碳减排

  围绕近年来我国将节能减排上升到国家战略,刚刚闭幕的2009年中央经济会议强调低碳型发展规划等热点问题,以及近期,我国又提出了“新兴战略型产业”政策,并将制订发布《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前,各地政府正召开专项会议,讨论部署各地区的新兴产业实施计划,范新表示,同方将推动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建设、节能减排与实现企业的发展等四个目标耦合在一起,形成了公司非常独特的个性。就碳减行动,同方从自身行为、企业内部行为、以及从义务行为和企业行为等多层面参与全社会碳减行动。

  “作为以推动热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推广和使用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我们的推广范围、销售规模、业务规模越大,对碳减排的贡献就会越大,这是世界上少有的鱼和熊掌兼得的事情。”他感慨:“今天的科技背后有一种关联的属性,就是政治。政治和科技从来没有在节能减排上取得高度一致。对于我们来说,要响应政府号召,把握住今天的市场机遇。”

  据范新介绍,目前同方积极推进新能源利用规划工作。在政策上,大到城市级、开发区级,小到综合社区级、各种楼宇,提出不同的能源规划建议。

  鉴于当前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热泵技术推广力度空前,2009年,范新主持发布了暖通空调行业首个白皮书——《热泵·节能减排白皮书》。他坦言,“发布的初衷是,当全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市场,都开始关心节能减排,都开始关心热泵技术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家对热泵技术没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了解,有一些是没有被认识到的,也有被曲解和误解的。我们认为有义务把热泵技术做系统整理,进行客观公正地介绍,给热泵、热泵市场和热泵应用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我们也希望,当今天国家如此强调节能减排,国家要建设节约型国家,市长要建节约型城市,工厂要建节约型企业的时候,这份白皮书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这也是白皮书作为致决策者报告的原因。”现在这份白皮书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教材,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其中包括了政府的领导,业内的专家学者、高能耗企业的老总和房地产开发商,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另外,同方还积极参与建设部和财政部组织开展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工作,所承担的节能示范项目范围涵盖了政府大型公建、工业节能改造、公共文化教育、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近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政策的出台,让范新很受鼓舞。在他看来,这一政策表明中央政府在建筑领域落实节能减排战略的部署中,已经从过去的通过示范工程刺激市场的鼓励性需求,转向现在以城市为基础,积极扶植以“热泵、太阳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发展。

  “我认为这是新时代的特征。政策的推动和政府补贴,说明政府在出手,在行动。从过去补项目到现在推动城市应用级示范工作,规格提高了,推广力度和示范意义也大了。”他建议政府能够增加投入,产生更大的效果。类似的示范工作能够持续下去,形成规模效应。目前,这项工作处于公示阶段,各个城市都在把申报的项目变成可操作的项目。

  篇章三:国际领先的中国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历程

  对于当初创业选择“热泵”技术,范新坦言,一方面,热泵是空调专业最有难度的。我们希望体现技术水平高于一般同业者;另一方面,热泵在上世纪90年代还鲜为人知,节能意识淡漠,人们更无法将热泵和节能环保联系起来。

  “我们曾经在一个200人的省级技术推广会上,信誓旦旦地要传播科技,推广新技术,但后来近似给我们开批斗会,认为我们的热泵节能技术是天方夜谭。”类似这样的经历,在长达十余年的推广中比比皆是,这让范新深感:“开发一个技术不难,难的是把好的理念和科技成果传播出去并且得到认可和接受。这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漫长、艰巨的认识过程,必须在默默无闻中坚守,更要在坚守中生存下来。”

  谈到同方对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动市场的贡献,范新说:“我认为技术创新排第一,推动市场排第二,相对来说,收益较小的是公司的发展。”

  清华学府的背景、教授的出身、公司的所属,让范新认为,坚持技术创新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创业伊始,他就带领着他的队伍,研究设计空气源热泵。从长江流域的0℃,到黄河流域的零下8℃,再到华北地区的零下15℃,10年间跨越了三个界限。2002年,在他的主持下,同方在世界上首次推出能在零下22℃的低温中制热的中央空调,在由国家有关部门主持的鉴定中被认定为“世界领先水平”。随后同方又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水机户式中央空调,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开始了中国变频户式中央空调独立生产的历史。为解决城市高能耗产业的节能减排问题,同方自主研发的“高电压、大容量”第三代大型热泵机组,已经在热电、石油、煤炭、化工等领域推广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节能效果。

  对于长江流域空气源热泵技术改写了以长沙为代表的湖南省区和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省区不能使用空气源热泵的历史,范新仍然颇感骄傲和自豪。然而,在黄河流域的推广中,恰恰由于技术创新受到了当地技术界的质疑。对于质疑,范新说:“我们要以创新的思想,虚心地面对传统,不能硬撞。”后来,在工程实践中,同方以过硬的技术在该地区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仍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当初质疑的专家在仔细调查后终于认可了同方。

  此外,同方在市场推广中还坚持首先在自然界已有的平衡中寻找解决办法,而不过度地人为。宁愿失去市场,也不做对自然有害的事情。

  尽管同方因此失去了一部分市场,然而,正是这样的产业实践,树立了同方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得到了来自政府与社会的荣誉和尊重;坚守和创新,更让同方引领中国空调技术、项目遍及大江南北,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节能减排,热泵产业的历史发展机遇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热泵技术是在同方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同方是中国热泵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军者!同方研究的热点也将是这个领域的下一个热点”。范新自信满满。那么,这个领域的下一个热点是什么呢?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于热泵产业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展开业务。公司已经制定整体发展战略,业务瞄准建筑节能、人工环境两个领域倾力发展,充分整合和发挥同方十余年发展中积累和沉淀的产业资源优势,并把它转化成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和动力,同时为客户提供多种能源的节能技术方案和项目实施。”

  他以建筑节能为例向记者介绍,“如果此前北京冬天一平方米房屋需要100瓦的热量才能达到取暖目的,现在要节能,改为35瓦的话,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不管100瓦,还是35瓦,我们来提供这个能量。它来源于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或者是新能源,也可能是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组合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将通过科学的判断标准谋求最佳的能源方式,同时达到减排的目的。我们的技术可以将流失热量的60%回收,从而供给的能量只需要35瓦的40%。”

  范新表示,按照这样的方式,国家‘十一五’减排20%的目标就很容易达到。然而,目前能够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机构、企业还凤毛麟角。并且,这种理念在现实推广中还存在不被市场接受的情况。同方将在这些方面引领市场。

  中国热泵,在国际竞争中确立

  领先优势

  近年来,热泵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经济可靠的能源方式,受到各国的青睐,每年以20%的速度在发展。我国自20世纪初引入热泵,随着能源趋紧,尤其是电力紧缺,热泵市场发展迅猛,品牌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范新表示,品牌是很独特的东西,一个被认可的品牌背后,一定有它真实的内容。同时,品牌也不是包罗万象的,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同方专注于节能热泵空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无论品牌之间,还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取得的专利、发明。

  尽管最先使用热泵的是外国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独特和领先。热泵是一个普遍的科学技术原理,对于任何品牌或者企业来说,都不存在技术原理垄断性。就热泵技术应用数量之巨,宽度之广,方式之全,中国位列全球第一。

 
标签: 范新 低碳经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