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节能减排,最现实有效的突破口也是节能减排。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增强思想上的坚定性,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突出,如果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使经济增长付出资源、环境的过大代价,而且有可能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后果。推进节能减排,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经之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节能减排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是中央着眼于科学发展而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各地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对安徽等后发地区来说,经济总量不大,能源消费水平不高、环境容量较大,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节能减排,就是发挥后发优势,就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汲取教训,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不付代价或少付代价,自觉抓好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科学发展的路子。
节能减排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硬任务。节能减排指标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任务。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还不理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深刻变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还有待增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二、增强工作上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实效
现有产业和企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推进节能减排,要立足现有产业和企业,制定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挖掘潜力,降低单位能耗水平,减少污染排放。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重点,紧紧抓住两个关键。
突出一个重点,即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占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2006年,安徽以上六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4.1%,而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占全部工业的68.6%和72.25%。这些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要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安徽153户企业年综合能耗3664万吨标准煤以上,占全省工业企业能耗的60.4%;487家企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均占全省的85%以上。这些企业是耗能大户、排放大户,必须重点治理。要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活动,实施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着力推进减排工程建设,确保达标排放。此外,还要切实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机关节能。
紧紧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这是推进节能减排的积极行动。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水平不高,技术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少。要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现有产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能力。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安徽正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100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开展电机改造和余热余压利用节能专项行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是推进节能减排的必要之举。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源头,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引导和促进企业下决心关停并转落后产能。今年安徽将关停小火电机组116万千瓦;关停并转立窑水泥生产线38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0万吨左右;淘汰22户钢铁企业185万吨生铁、540万吨小轧钢生产能力。
三、增强招商引资的选择性,从源头上推进节能减排
招商引资是后发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能耗和污染排放产生重大影响。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增强招商引资的选择性,坚决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
切实转变招商引资观念。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正确选择。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既要把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又要把节能减排的要求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全过程,努力做到选择性招商,理性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切实做到选择性招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地承接国外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努力引进技术水平高、消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加工制造业,积极承接农业和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从不同区域发展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招商引资项目。山区、生态保护区、水源地要把环保作为引进项目的首要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开发密度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弱的地区,要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努力成为结构优化的先行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发展条件较好、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要引进消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项目。
切实强化招商引资管理。增强招商引资的选择性,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有效工作机制是关键。把招商引资和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招商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招商引资工作。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要敢于说不,坚决拒之门外。严格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凡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四、增强监督管理的群众性,确保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节能减排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很高;人民群众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能够做到事事监督、时时监督,监督的有效性强。因此,要注重发挥群众的作用,增强监督管理的群众性。
努力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发挥群众监督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要强化群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倡导节能环保,建设节能环保文化,营造浓厚的节能环保氛围,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节能减排监督。要通过选聘群众监督员,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措施,激发群众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全面公开节能减排信息。这是群众参与监督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渠道,让群众及时了解节能减排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的目标、重点、指标完成情况以及监督措施,让群众明确监督的对象、内容、形式、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实施能耗公布制度,特别是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要及时予以公布。
大力拓展群众监督管理渠道。这是加强群众监督的重要环节。要加快建立群众监督平台,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便于群众监督;做好环境信访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将节能减排工作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和建议处理、反馈机制,对群众的投诉和意见,第一时间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使群众的监督意见真正转化为节能减排工作成果。
五、增强经济发展的循环性,着力拓展节能减排的新空间
与传统线性发展方式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不断循环的发展模式,它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污染。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突出位置。
着力强化理念的先导作用。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对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省的结果;循环经济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形式。要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强化循环经济理念。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强化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企业自觉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着力强化试点示范作用。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多少经验可资借鉴,开展试点、建设示范工程、典型引导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要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试点,在采矿、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搞好能源资源节约和 “三废”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型城市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不同模式,并在更广的领域和范围推广。近年来,安徽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省启动了第一批19个不同类型省级循环经济试点,铜陵有色集团、淮南矿业集团、铜陵市被国家列为首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例如铜陵有色集团,建立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化工4个循环经济圈,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由3.73吨标准煤下降到0.67吨标准煤,全硫回收和综合利用率从76.6%提高到98%。
着力强化规划指导作用。编制和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划,才能合理布局生产力。要在企业内部、不同产业之间、不同地域间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和社会消费等不同环节的有机统一和循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一是要在编制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其他各类规划时,都要体现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二是要认真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有效引导循环经济发展。三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消耗审核、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规划审批、项目核准的一个重要条件。
着力强化政策支撑作用。政策的着力点是: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加大浪费资源、污染排放的成本,抑制粗放式的增长。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运用财税、金融、价格、投资等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污染排放收费制度,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六、增强抢抓机遇的敏感性,在节能减排中实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减排,蕴涵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要敏锐发现机遇,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努力在节能减排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具体要做到“四个加快”: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节能减排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国务院颁布出台的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制订出台《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这将从政策、机制和投入等方面,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研究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安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设备制造骨干企业整合力度,加强与省内环境工程的衔接,重点发展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努力向大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培育壮大环保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物质基础。推进现有产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需要大规模地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以先进的技术装备替代落后的技术设备;新上项目要采用一流的技术装备。这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安徽将进一步挖掘潜力,突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联合兼并重组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力争把安徽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随着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节能产品需求显著增加;国家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例如,在交通领域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在消费领域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今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支等,节能产品市场空间很大。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支持企业生产替代产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品。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技术改造,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先建设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突出抓好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要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