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作为全国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我省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示范区,标志着陇原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幕因此全面拉开。但发展低碳经济并非一蹴而就,我省既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前进之路困难重重。
如何助推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转变和创新金融供给、发展低碳金融是出路之一。
低碳金融前景广阔
所谓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包括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提供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工业经济结构以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业为主。国家当前重点监控的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基本上均是我省的支柱行业。全省万元GDP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4。36%。一方面,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低下,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则表明了我省支柱产业在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巨大潜力。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从目前至2015年期间,我省将实施72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着力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形成包括金昌在内的七大循环经济基地。这一规划的实施,意味着甘肃经济结构将会由此产生巨大变化,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特别是低碳金融将促使我省必须采取多元化的筹措渠道,包括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融资等方式。银行业面临挑战。
由于我省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现阶段融资依赖更多的还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而受限于我省特殊的经济结构,一直以来甘肃银行业主动调整信贷结构的难度较大,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收效甚微。发展低碳金融,银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随着我省“招行引资”战略的实施,全省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为了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各家银行都将具有支柱产业性质的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相关大企业当成“黄金客户”,竞相为其贷款,结果导致信贷高度集中。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运行统计显示,近些年来,甘肃信贷资金大量流入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有色、冶金行业,全省“两高一资”行业占工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将近80%,2009年末,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1。5%,比上年提高15。81个百分点。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低碳金融”
信贷高度集中,不仅加剧了信贷风险在少数行业的累积,而且也不利于国家节能环保等产业政策的推行。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在每季度的全省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都会向商业银行提示信贷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但成效却不明显。银行当前调整信贷结构的行为,主要源自于规避风险的被动需求,缺乏主动创新低碳金融产品的动力。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省银行业与这些高耗能行业之间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信贷过快退出这些行业容易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导致银行迟迟“不敢”退出;二是,在甘肃这样一个资源型省份,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如果严格按照银行信贷准入政策而不考虑实际省情,不仅会使金融机构缺少支持对象,企业也无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支持,结果导致银行“不能”退出。
现在,《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国家新一轮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给金融部门带来了创新和转变金融供给,发展低碳金融的机遇。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认为,金融部门应增强低碳金融意识,树立服务低碳经济的新理念,抓住机遇。通过大力推进绿色信贷投放,逐步调整信贷结构,促进资金流入到新能源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中去,抢占市场先机。同时,政府应该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有效引导银行信贷投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信息对接,尤其是在企业的环评信息方面,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当前银行征信系统的信用信息范围逐步扩大,已逐步包含了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用、企业环境违法及相关信息,但在企业环保方面,入库的信息尚不全面,金融机构也尚未形成固定的查询制度。应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搭建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的信息沟通平台,促使银行更全面掌握企业的环保信息,促进“绿色信贷”的投放。低碳金融的初步探索。
2007年来,为调整经济结构,我省采取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大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同时,大力开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使我省低碳金融发展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在近两年下发的《甘肃省信贷增长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信贷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开发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金融创新产品;大力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打造河西低碳经济区,支持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建设,创新和培育“绿色信贷”新的增长点,促进全省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这一指导意见,省内金融机构积极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开展对以支持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低碳金融的初步探索。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每年调整行业准入政策,将信贷客户划分为重点进入类、适度进入类、维持类、限制进入类和退出类,对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落实“有保有控”的方针,立足甘肃经济发展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对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给予信贷支持。2008年以来,为促进甘肃节能环保政策的落实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该行将是否环保合格纳入信贷审批的硬性指标,对于环评不合格的贷款申请一律不予审批。对于国家公布的7个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申请一律要求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同时报工总行审批贷款。2009年,该行更是主动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调整,当年新增的贷款全部为环保合格项目,目前,从存量贷款看,该行绿色项目贷款已占其全部贷款的81%。
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则把支持技术改造和新能源建设作为发展低碳金融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先后向大唐西固热电上大压小项目、国电兰州热点脱硫技改等项目提供贷款支持62亿元;先后向玉门低窝铺风电场、瓜洲干河口风电场、敦煌柳园风电场等有关风电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支持28亿元。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把支持农业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实施“绿色信贷”工程的重点,按照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清洁能源生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新“两高一资”等项目为依托,采取“政府协调、银行融资、法人承贷、多方监管”等方式,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支持农村循环经济项目贷款39。02亿元,支持项目91个。
与此同时,2007年张掖黑河水电公司小孤山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原型碳汇基金,将每年产生的32。7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卖”了出去,做成了一桩价值1350万美元的“大”生意,成为亚太地区首个从国际碳交易中获益的项目,也开了我省低碳金融发展中碳权交易的先河。可以预见,随着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来必定会形成一个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良性循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