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全国地源热泵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伟院长在 2010 年10月12—13日于北京举办的“第三届2010中日热泵与蓄热技术交流会”上的演讲中,从“中国能源现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规划”、“建 筑发展与能耗情况”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能源动向。据他分析,中国能源的现状为: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则处于较低水平。
徐伟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2000年时,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10兆瓦,截止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 2500多兆瓦,估计2010年光伏发电产品产量可能突破5000兆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到2008年底,累计光伏发电容量已达20万千 瓦,其中40%左右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同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约1.35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500万平方米,比2007年 增长10%,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徐伟对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一,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截止2009年,全国累计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可形成约3600万吨 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每年可减排CO2 约9360万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等省市新建建筑全部或部分实施65%节能标准。第二,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09年采暖季前,北方15省市已经完成节能改造面积共计1亿多万平方米。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吉林、甘 肃等地部分改造项目同步实施按用热量计量收费,住户平均节省热费支出10%以上。在此基础上,上海、江苏、湖南、深圳等省市开展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对过渡地区和南方地区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第三,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体系建设方面,全国共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 共建筑能耗统计9359 栋,确定重点用能建筑2647栋,完成能源审计2175栋。北京、天津、深圳市能耗监测平台均已通过验收。全国已对758栋建筑的能耗进行了实时动态监 测。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效果明显,生均能耗与2005年72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生均能耗相比,节能60%以上。第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方 面,2009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启动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共支持了111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 范”和“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确定了44个示范城市和86个农村地区县级示范。截至2009年底,全国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11.79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1.39亿平方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14.2%、35.4%。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达 420.9兆瓦。
徐伟演讲的另一重点部分是“热泵以及蓄冷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我国热泵应用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2009年,我国地源热泵使用总面积已达1.39 亿平方米,市场相关产品销售总额已超过16亿人民币。并且,市场份额也正逐年从外资品牌占有大量市场份额向国有自主品牌渐成主导转变。这些喜人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年来国家对于地源热泵应用所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国家及地方性政策的支持与推动。在谈到接下来我国地源热泵发展趋势时,徐伟指出,随着气候变 化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要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均居住面积的不断提高、设备更新换代等客观需要,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发 展趋势将主要集中于土壤热响应试验、系统适应性分析、相关分析计算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系统结合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与蓄能系统结合应用等方面。预计到2020年,地源热泵市场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8倍。
在蓄冷方面,我国蓄冷应用现状是:到2008年底,已有建成工程649项,其中水蓄冷90项,分布在4个直辖市和19个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推动该 技术发展,特别是一些有足够建筑空间的改造和新建项目;水蓄冷有逐渐增多趋势,国家各方面节能政策和标准对建筑节能的要求大多以能耗数值进行节能评价,更 利于水蓄冷的发展。我国目前蓄冷技术发展特点主要是:盘管产品将逐渐取代冰球系统;纳米导热复合材料盘管比例增多,金属盘管比例降低;外融冰盘管需求增多(区域供冷和低温送风技术发展需求);控制技术发展日臻成熟,智能化水平高;与各种技术嫁接,应用领域大大扩展。热泵蓄能耦合、区域供冷、低温送风变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数据中心制冷、分布式能源热电冷三联供。
在最后,徐伟总结指出,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将继续增大,节能减排压力则会相应增加,因此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倡导节能优先。目前,中国节 能标准体系基本完备,能效指标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节能认证,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且受政策利好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将继续 扩大,蓄能技术应与其它技术灵活结合使用,继续得到发展,同时,我国的电价政策尚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