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培育,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可以提供成熟热泵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厂家,还有一批从事地源热泵技术推广的相关单位,仅在北京地区,掌握地源热泵技术的系统集成商就有大约有70多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日趋严格对建筑节能的监管力度,让房地产商感觉到住宅的节能化是必由之路。但是放眼看看当今楼市能响亮打出地源热泵牌的房地产项目屈指可数,满目依然是关于概念的炒作,对于地段的渲染,难道是向来对市场信息极为敏感的房地产商没发现地源热泵吗?当然不是,有的房地产商还是放不开眼前利益,而错失了长久利益。可以说,开发商使用地源热泵的成功例子并不少,并且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在竞争日趋多元化的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北京,当代集团开发的Moma国际公寓,采用了地源热泵等一系列低能耗高舒适度的科技产品,打造了那时中国为数不多的节能建筑。这一项目的售价与在当时同地段楼盘相比创下了新高。南京朗诗·国际街区,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高科技建筑”的方向,在项目中使用了包括地源热泵在内的十大科技体系,不仅取得了长三江地区科技地产的先机,还确立了朗诗“创新令生活高高在上”的品牌。这两个例子说明,观念与意识的一小步,将带领行动的一大步,从而开创企业的新天地。
诚然,让开发商止步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让人吃惊的是地源热泵技术不能普遍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单位对此项能源技术不甚了解,在设备选型中不予使用或者使用不恰当。建设部曾对北京的地源热泵使用情况作过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市有设计单位500多家,但对于地源热泵技术具有全面系统了解并能够应用的,为数很少。
另外,技术的不够成熟也让房地产商迟迟难下决心。有一位房地产商曾说,在一个项目规划的初始,也曾想过使用地源热泵,但是考察了一些企业的产品,发现如果使用地源热泵,为了达到理想的温度,提供热能所需土地面积较大,项目规划起来有难度,权衡之下,最终忍痛割爱。这个房地产商的选择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开发商的想法,开发商操盘一个项目,目的当然要利益最大化,并且要通观全局。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能源使用的惯性也给地源热泵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如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使用传统能源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设施和体系,传统的能源使用方式也在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用户,形成规模,事实上形成了与新型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竞争和冲突问题。购房者的意愿是市场主导,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牵着开发商的鼻子走,但有时候也会被开发商的思路影响,走入了不节能、不省地住宅中。
购房者在看房时往往注意看得到摸得着的细节,如阳台大不大,窗户开多少等,可对于建筑内部的构造似乎并不关心,对于地源热泵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新能源系统知之甚少,这也为推广新能源的应用接间带来了阻碍。培育市场的充分认知是当前宣传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核心。
如果没有形成强大公共舆论和社会环境,社会各方对于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缺乏紧迫感,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那么谈可再生能源,谈地源热泵也只是一纸空文,难以实践。消费者向来并不抵触新事物的出现,相反恰恰乐观其成,只是对新产品技术与价格的不了解,造成在选择时的犹豫不决。
其实目前来看地源热泵的技术开发使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并可以对室内环境带来良性改变。土壤源热泵可广泛应用于海水、地表水及地藕合埋管等低温系统中,其进水温度最低可达-3.8℃,而传统水源热泵其进水温度一般不低于5℃,水源热泵其出水温度可高达80℃以上,可广泛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
另外在价格上,尽管地源热泵技术的初投资看似偏高,使消费者担心使用该技术是否会使住宅价格升高,影响着一些消费者对于该技术的认可。但地源热泵系统免除了能源传递输送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且该系统还能同时供冷和供新风,综合成本大大节约的这种价格优势,却并未能被消费者全面认识。热泵网从某热泵项目得到过这样的数据,在一千平方米的办公楼中使用地源热泵,冬季24小时运行,室温保持在22℃-24℃,其一天电耗仅为140-150度。
(责编: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