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搬进这个小区,我们冬天交一样的钱,却能享受24小时的恒温,现在家里的老人孩子晚上起来也不怕冷了。”2月中旬,吉林省四平市文府小区何玉祥老师家里,温暖地让人忘了这是在寒冷的东北。文府小区是吉林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公寓,也是住建部、财政部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在东北,冬季供暖是个大事。为了节约取暖费,有的学校寒假要比暑假多一个月。同时,取暖带来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消耗也给当地带来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处长刘洪林告诉记者,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的建筑应用是吉林省建设厅关注的重要部分,“2006年财政部开始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示范项目推广,2008年后调整为以示范城市和示范县为单位。我们吉林省共做了八个国家示范项目,吉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及周边小区运用电厂冷却塔尾水供暖项目就是首批示范项目之一。”
在国家和吉林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与长春工程学院设计研究院合作研发工业余热热泵供暖技术,2009年10月,项目顺利竣工,经安装调试合格后投产供热。该项目面积为17.19万平方米,满足学校教学楼和教师公寓供暖。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住建部组织的能效检测和专家验收。
节能墙体、太阳能路灯、地源热泵供暖……位于吉林省四平市的吉林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处处体现出绿色校园的建设精神。副校长韩金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们是自筹经费建校,所以花费都是能省则省。当时采用这项技术时我们觉得投资比锅炉房高,有点犹豫。”
2009年初,吉林省建设厅组织项目论证会到沈阳进行了实地考察,回来后韩校长算了笔帐,国家为地源热泵项目每平方米补贴80元,供暖费每年节约30多万,智能化热泵机组可以调温度、去回水,避免暖气片放不净水冻裂造成的损失……再加上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政策上的支持,他决定大胆尝试。如今,已有多个单位的负责人到学校来参观考察工业余热热泵供暖技术。
巨大的冷却塔上冒出滚滚白烟,在四平市热电厂,记者近距离看到了冷却塔旁的两根黑色管道,20℃的冷却塔余水就是通过其中一根管道输送到位于吉林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的热泵机房,将热量提取出来用于供暖后,10℃左右的低温水再通过另一根管道回到冷却塔。热泵机组可利用的电厂冷却塔循环水温度冬夏季一般维持在15-24℃,冬季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冬季投入1KW电能,可得到4KW以上的热能,系统能效比高达3.5以上。通过这种技术,电厂每年还能节约用水15万吨。
长春工程学院设计研究院院长周清村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仅一个四平热电厂就可以带动400万平方米,供热保障能力强;只要发电就有热量,热源可靠;电厂冷却塔水的温度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是很好的采暖热源。由于温度恒定,热泵机组运行也更可靠、稳定。
与使用热泵供暖的单位领导聊天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刚开始没听说过,心里也挺忐忑的”,“后来经过多方考察,才决定上马这个项目。”而“吃螃蟹”的结果也很相似——取暖费省了,没有烟尘了,供暖自动化程度提高了。
虽然如此,但因为新型供暖技术与电厂、供热公司之间微妙的关系,这项技术的推广并不十分顺利。范之敬告诉记者,如果能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电厂推广,可用冷却废水供热57亿平方米、年减少粉尘13.2万吨、二氧化硫321万吨、二氧化碳3亿多吨,年节水934亿吨。据吉林省建设厅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地源热泵供暖面积已达到42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要增加1700万。“十二五”末地源热泵总应用面积要达到800万平方米。
责编: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