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后能源体系转型将完成

   2011-04-02 中国能源报22090

    “转变能源供需模式,使其由‘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向‘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转变。” 2月28日,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杜祥琬解释我国能源如何科学发展。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战略研究》)提出,要科学认识2050年前我国能源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2050年前的四十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也将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科学、绿色、低碳战略

  2030年前后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杜祥琬指出,资源和环境代价过重、结构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能源必须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开创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

 

  《战略研究》指出,中国的能源发展模式必须进行重大创新,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耗道路,只能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实现现代化。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是‘科学、绿色、低碳战略”,其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 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体系经济高效。”杜祥琬介绍。

 

  《战略研究》同时将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置于能源战略的首位,认为我国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著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旨在使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总能耗(特别是煤炭和石油消耗“天花板”)最小化,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0.5,并随时间进一步降低)来支撑经济发展。

 

  此外,《战略研究》指出,实施以上能源战略,预期到2030年前后我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的转折点。其标志就是节能、提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始引领世界节能潮流;煤炭科学高效安全生产和洁净化达到先进水平;煤炭消费量得到控制;核电实现大规模发展并突破实验快堆技术;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获大幅度进展;能源结构得到明显调整,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太阳能发电、风电和生物能等突破技术经济瓶颈,走上大规模快速发展道路;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期到205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一半以上。

 

  能源定位

  2050年煤炭比重可减至35%以下

 

  《战略研究》涉及能源与环境、节能、煤炭、电力、油气、核能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系统研究了各种主要能源的供应能力与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的能源需求,提出了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重点、路线图和科技支撑,同时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和体制保障方面的建议。

 

  “按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煤,‘十二五’平均GDP年增长8%,实现五年能源强度下降16%计算,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即是40亿吨标煤。”杜祥琬介绍。

 

  《战略研究》提出,必须确立“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努力实现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与战略地位调整。2050年,煤炭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可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战略地位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确保石油在今后几十年的安全供应和能源支柱之一的稳定战略地位,将天然气放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地位,增大其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2030年可达国内天然气3000亿方,加上进口可达4000—5000亿方。

 

  在非化石能源方面,《战略研究》表明,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预计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水电分别达到装机3亿千瓦、4亿千瓦和4.5-5亿千瓦;可利用的太阳能发电资源约20亿千瓦;风能资源大于10亿千瓦,陆上大于海上;生物质能资源约3亿吨标煤,有培育的潜力。应尽早使非水可再生能源成为新的绿色能源支柱。此外,2030年核电可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2050年后核能将可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还应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分布式用电方式和储能技术。

 

  同时,《战略研究》也指出,能源战略将推动科技创新和枪战新的战略制高点,能源科学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编:zyl)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