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供暖生态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地源热泵——一种通过提起城市水源及土源中潜藏的能量,从而进行供热与制冷的崭新方式降临沈阳。于是,沈阳决定在自己的地下安装一个巨大的环保型“中央空调”。
作为一个寒冷地带的城市,沈阳的“体内循环系统”在革命性的改变之中。作为中国地源热泵的试点城市,沈阳的身体力行,无疑为“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 的广大地区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先例。
沈阳,冬天换上了新“血管”
在2006年沈阳市被确定为全国地源热泵技术推广试点城市。沈阳发展地源热泵,是改变大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的有效途径,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沈阳的冬天要逐步告别以煤为绝对主体的供暖历史了。
“老沈阳”们都记得,过去进入冬季供暖期,因为整座城市烟尘排放量巨大,不到一个小时,雪白的口罩就会被染黑。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曾经是每年拥有近半年采暖期的沈阳感到困扰的两大难题。据调查,国内发达城市的供热和空调能耗,可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5%%—30%%。沈阳市的能源结构一直依靠煤炭,煤炭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沈阳市现有供热面积1.58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4000多万平方米,其余为民用建筑。沈阳市每年公建和住宅的竣工量都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在“十一五”末期,沈阳在7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实现地源热泵供暖。
地球上的土壤和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太阳辐射能量的47%%,是人类每年利用能量总和的500多倍。而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或者是人工再生水源(工业废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从学术角度来说,热泵系统利用低品位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品位热量,比如采暖的热量,从而达到节省部分高品位能源的目的。
太阳能源是潜力巨大的,更关键的台阶在于,沈阳市已经掌握了足够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从这些介质里面吸取能量。
沈阳,东北得天独厚的热源地质
横向比较中国众多城市,沈阳的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在东北的长春、吉林等城市,由于地层下面缺乏足够厚度的含水层,尽管其离松花江很近,却无法享受地下水源;大连由于山地面积太广,无法取得足够的热能;上海由于地下构造沙地过多,一旦贸然打井取水,会导致地层的下陷。
“由于沈阳母亲河———浑河的300万年滋养,使沈阳有了发展地源热泵的充分条件。”曾任职东北煤田地质局的玄昌南,对沈阳地质有过详细的勘察。玄昌南及同事们东起东山咀子,西至铁西广场;北起北陵公园,南至浑河大桥,共施工124个钻孔,进行16636米的钻探,抽水实验37次,采集水样21个,土样31组,岩样15组,基本查清了沈阳市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更为地源热泵分地域、分种类的利用,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沈阳的地下水分布,东北为贫水区,西南为富水区。具体来讲,在沈阳的东部山区,东陵区、大东区一带,其地层多为花岗混合岩体为主的长白山余脉组成,这里虽然不适合直接应用地源热泵,但是如果经过勘探,可打取地下3000米以下的热水,根据每下降100米温度上升3.2度的规律,东部山区的地源热泵水温可达到90多度,是优质的地下水热源。
与其他城市相比,沈阳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是非常优秀的。除了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外,沈阳的母亲河———浑河从天柱山庄至西南的沈大铁路桥10多公里的浑河河段,其地下与两岸都是透水性能好的卵石、砂砾石层,这对于沈阳的地下水补给,是一个天然渗透漏斗。
沈阳,重新组合的能源链条
2006年9月29日,沈阳市被正式列为全国地源热泵技术推广试点城市。省委常委、沈阳市市委书记陈政高表示:“全面推广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应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和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新事业。在沈阳三环以内45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范围内,对符合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的40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原则上都要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沈阳目前已有500多万平方米的地面使用了地源热泵技术。”原中国环保工业协会沈阳分会副会长张崇德表示,“地源热泵在沈阳的推广很快,从苏家屯的长城金色佳园小区,到‘世博园’的玫瑰园,地源热泵成为2006年沈阳最火的一项新技术。”
沈阳,作为中国北方引人注目的“环保模范城市”,在发展地源热泵过程中,更有特色的是“污水源热泵供暖”。 污水源热泵,是城市再生能源利用的一个经典案例———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它在技术和经济性上更具优势,可以有效地节约矿物燃料、水等稀缺资源。
菲律宾华侨徐芳泉先生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沈阳冬季污水处理厂污水水温为11℃左右,高出气温20℃左右;夏季污水水温为21℃左右,比气温低10℃左右。如果这些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水热能被完全利用,每年将节省燃煤近3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