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由于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较大,一直是排放大户,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30%~40%左右,其中住宅建筑又占到建筑业碳总排放量的70%左右。地产企业通过大力推动建筑减排向“绿色建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合同能源管理与碳交易等都是地产行业开展建筑减排可用的市场手段。
据统计,中国430亿平方米的建筑当中,95%是高能耗建筑。目前全球每年新建的40亿到4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中国占了23亿平方米,高能耗建筑比重仍高达90%。假如将高耗能建筑的比例降低至50%,由此可为国家节约用电300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3亿吨。可见,建筑业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建筑减排”对地产行业不仅是一种内在压力,更是一种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通过绿色建筑战略获得了成功,并形成了直接的产品竞争力,不仅有效规避了房地产政策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引领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长久的优势。
建筑业的节能减排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配合,绿色节能技术是硬件手段,政策激励则是软件手段。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平台、熊猫标准以及通过VER交易开展的碳中和服务等业务活动,都是地产行业开展建筑减排可用的市场手段。
首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渐成熟。国务院已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目标、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示范项目等做了说明。在去年3月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要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第三方认证制度和项目交易制度,拓宽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推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新机制将大有可为。
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试点项目已达32个,试点面积达127.9万平方米,平均节能率为42.5%,节约能源总量每年2.04万吨标准煤;拟参与试点的项目数量为113个,预计总面积在350万平方米以上,并有逐步扩大的势头。
此外,碳交易也是推动建筑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将碳交易应用到建筑行业的减排,目前国际上的代表主要是日本东京都的总量与交易体系。东京都总量与交易体系于2010年4月启动,减排的主要对象为年消耗燃料、热和电力至少1500千升(原油当量)的大型设施(建筑或工厂),几乎东京都所有的摩天大楼都在这个碳交易体系的范围内。
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离大规模实施强制碳交易体系还有很长的距离。目前中国碳市场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还是自愿减排交易,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将从交易产品、交易主体、交易场所与交易规则、登记注册和监管体系等各方面对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进行详细的界定和规范。在这个管理办法框架下规范建立起来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会是第一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国内碳市场。在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的碳交易试点正式推开之前,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是中国碳市场的主要形式,建筑企业和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在自愿市场购买VER项目减排量实现碳中和。
北京环交所开发的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目前主要针对我国农林行业减排项目推出了农林行业细则, 已在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正式颁布。熊猫标准农林行业减排项目的开发,必将促进我国东部补偿西部、高排放者补偿低排放者机制的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应对气候变化,落实节能减排,推动建筑行业低碳转型将是长期的挑战,但也会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责编:d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