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环境部长19日表示,将全力支持欧盟发展绿色经济。他们认为,发展绿色经济是走出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实现绿色转型不仅能增加就业,消除贫困,还能提高欧盟的竞争力。
欧盟环境与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正在丹麦城市霍森斯举行。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环境大臣伊达·奥肯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发展绿色经济得到了(欧盟各国)部长的大力支持。很显然,欧洲国家都认为绿色转型是走出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绿色经济意味着环境政策将成为经济政策的核心。”
环境部长们表示,绿色经济需要欧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高效的废物回收,并采用可持续的生产工艺,以保护稀土等自然资源。
当天的会议还讨论了欧盟第7个环境行动计划的框架。欧盟第6个环境行动计划将在今年失效。奥肯表示,第7个环境行动计划将关注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性,控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于今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欧盟环境部长当天还就欧盟参加这次大会的立场进行了讨论并一致认为,发展全球化的绿色经济不仅有助于消除贫困还能保护发展经济所需的自然资源。
欧盟环境专员亚内兹·波托奇尼克在会后发布新闻公报说:“一个全面的绿色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都至关重要,并能为世界上所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为期3天的欧盟环境与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分为两个部分:在18日和19日举行的环境部长会议上,与会代表主要就欧盟的绿色经济发展、欧盟第7个环境行动计划以及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进行讨论。欧盟各国能源和气候部长会议按计划在19日和20日举行,议题主要是欧盟能效指令和欧盟2030能源政策的远景。
延伸阅读:绿色经济价值分析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绿色产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大量占有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地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基本特征,认为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彼此不能兼容,环境问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保障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其次,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
传统经济系统坚持封闭性、独立性,认为只要系统本身不断扩大,经济就会得到永无止境的发展,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绿色经济系统坚持开放性和协调性,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其经济系统运行的 绿色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实行绿色先导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抑或改善环境资源条件,并将自然环境代价与生产收益一并作为产业经济核算的依据,确认和表现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价值。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消耗是并行的,在量化经济发展的各项收益指标时,环境消耗价值理应据实计算并从中扣除。
再次,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
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失去公平性就等于失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获得,仅仅满足了当代人或少数区域人的物质利益需求,忽略后代人或其他欠发达区域人的生存需要,是将子孙后代或全人类的环境资源用以满足少部分当代人的物质上的奢侈,这是极端不公平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率和再生能力,理论上可以同时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代际利益平衡和当代人之间的区域利益平衡。
最后,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动态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产业结构的更新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引起工业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一是生产领域中,工业社会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生产方式将转变为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加重了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二是在流通领域内改革工业社会所奉行的自由贸易原则,实行附加环境保护的义务的自由贸易,控制和禁止污染源的转移;三是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这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必然引起工业社会向绿色社会的回归,依据自然生态规律,建立起由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d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