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本是京郊极不起眼的小村庄,却因为对地热资源的深度利用,成长为中国第一个地热经济村。
南宫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周密勘测,于2000年成功开发了高品质的地热资源,井深2980米,日出水量2700吨,出水温度72℃,经北京市地热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验收,该井成井质量属优级,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质达到国家医用热矿泉水标准。2006年,南宫旅游景区再次投资600万元,成功建成了一眼回灌井,不仅拓宽了地热能源的利用范围,而且为这一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基础。中国派往联合国工作的一位地热专家在全面考察了南宫旅游景区的地热开发和利用情况后,深有感触地说,南宫村可称之为中国地热第一村。2005年9月15日,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约翰·伦德先生率各成员国理事参观考察了世界地热博览园,指出,你们是利用可再生和绿色能源地热能的神奇榜样。
“一次开发,梯次利用”。南宫旅游景区把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地热开发应用模式成功地变为现实。相继建成了以地热综合利用为主题的世界地热博览园、国内第一家地热科普展览中心、生态观光农业园、温泉垂钓中心、温泉水世界、养生园、温泉度假酒店、体育公园等旅游设施,融入了特色的民族和民俗文化,既体现了来自地下2980米深优质地热温泉水“采暖、矿疗、健身、生活、养殖、垂钓、灌溉”的各种功效,又凸显了南宫特有的温泉水文化。
参观南宫地热科普展览中心
中国首家地热科普馆
南宫地热科普展览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700万元,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由地热科普放映厅和地热科普展厅两部分组成。通过地热应用沙盘、地热知识触摸屏、地热知识局域网、地热奇观、地热区域分布演示灯箱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让人们全方位了解地热综合知识。
一次开发也能梯次利用
在南宫,从2980米深的地热井中抽出的72℃温泉水,经过地热水站除铁、过滤之后,高温水用于冬季取暖、温室保温;取暖后的中温水经过净化送往宾馆、娱乐城、村民住宅区供游客和村民洗浴、游泳、康体健身;温水再经处理用于特种水产养殖和垂钓;最后的冷水用于农业园区灌溉。
这种“一次开发、梯次利用”的循环用水模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使得南宫享有了“中国地热第一村”的美誉。
别看占地不大的地热水站其貌不扬,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温室大棚也能“攀比”自然
来到温室公园20000平方米的连栋智能温室,大串大串的香蕉一下子就拽住了记者的视线,巨大肥美的叶片,让人很难一下子和室外金黄的银杏对接起来。
负责人告诉记者:“香蕉树结一次果之后就会被砍掉,不过,在它的‘有生之年’,地下茎就会在旁边长出小芽,然后慢慢长成新的香蕉树。”
葡萄柚、砂糖橘、红江橙,这是“桔园柚香”区域;
番石榴、人心果、紫背天葵、红叶甜菜,这是“南国风情”区域……
不同于普通温室的是,植物不再一本正经地排列着,而是依托高地错落的地形,巧妙地融合在竹亭、山泉、溪水等景观之中。沿着石径漫步,闻着果木散发的清香,自己到底身在何方?一时竟有点恍惚了。
“这是树状栽培,更便于观赏。”负责人说。原来,特殊品种的作物在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合时,一直处于旺盛生长状态,能持续开花结果。自控温室内的蕃茄能长到12米左右。
迷宫森林也能怡情养性
迷宫,给人的联想总是与“混乱”“压力”有关,有那种即使找不到出口还让人乐在其中的迷宫么?蔬菜迷宫或许算一个。
从国内外收集的100多个观赏蔬菜品种,在专业人员的精心设计下,形成了具有“一亭”“二门”“三层”“四方”“五味”“六型”“七色”等不同文化寓意、曲折蜿蜒的迷宫。徜徉其中,时不时窜出的小惊喜让人乐而忘忧。
而通过水培、立柱培、墙体培等无土栽培技术展示叶类菜立体栽培效果的蔬菜森林,呈现出“森林”活泼娇美的一面,也颇有生趣。
责编:d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