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试点步伐加快

   2012-05-21 中国环境报99590
核心提示:为建立碳交易市场,欧盟用了10年时间准备,日本、美国等国用了4-5年时间完成准备阶段,而中国的这一进程显然正在加速,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湖北、广东等省市已经陆续开展...

    为建立碳交易市场,欧盟用了10年时间准备,日本、美国等国用了4~5年时间完成准备阶段,而中国的这一进程显然正在加速。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湖北、广东等省市已经陆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试点省市快马加鞭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广东、湖北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北京的试点实施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预计于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其他地区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亦在抓紧设计之中。

 

  从已经发布的试点方案来看,北京、上海将碳排放权交易主体以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为分界线。如北京拟被强制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为辖区内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万吨(含)以上的固定设施排放企业(单位)。据测算,符合要求的企业约400~500家。上海的入选企业将达到380家。天津市则将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拟纳入试点。“方案中涉及五大行业的100多家企业,其碳排放量占全市的60%左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可隽表示,碳交易需要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我国抓紧进行碳交易试点,主要是为了摸清各地区碳交易的基础情况,以及交易扩展到每个省怎样可以实现平稳过渡。

 

  专家预计,我国未来可能逐步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可能采取国际主流的“总量控制与交易(Capand-Trade)”模式进行交易,也可能采取以自愿减排交易为主、因地制宜进行形式创新为辅的运行模式。

 

  对电力企业是压力还是动力?

 

  碳交易的基本模式是低排放企业把节约下来的碳排放额度出售给高排放的企业形成利润,同时使高排放企业形成成本,从而刺激碳排放量的整体下降,实现节能减排。

 

  国内发电企业尤其关注碳交易试点方案,“配额的发放,应该有一个合理水平,如果煤电企业的发电技术在国内处先进水平,应该给足配额。如果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的话,还应该多给些配额。使高效煤电企业能通过交易得到一些补贴。”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的经验来看,发电企业既是最主要的约束对象及参与方,也是最主要的受益方。而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而言,一方面,由于电力市场非市场化,通过电价传导形成全社会减排的机制被减弱;另一方面,试点省市涵盖了过多各种不同行业,存在减排成本偏高的行业被纳入强制范围的可能,导致碳交易机制中的碳减排成本低的特点难以实现。

 

  诸多问题有待边试点边研究

 

  根据试点要求,2013年底在试点省市启动碳交易市场,2015年建成全国性市场。而目前我国仅有少量的自愿碳减排交易和与发达国家开展的一些CDM交易。碳交易试点的建设尚在方案研讨阶段,时间紧、底子薄,3年建成碳交易市场的难度较大。

 

  业内人士指出,碳交易试点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牵涉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大量复杂的利益主体,事关企业竞争力、当地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等。同时,试点在我国是第一次尝试,缺乏经验会把困难放大。通过研究分析,现在摆在我国碳交易试点面前有如下难题待解:一是如何测算并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二是如何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三是交易机制的建立。

 

  姜可隽表示:“总量目标的确定离不开企业提供的排放数据。而由于排放数据影响到企业的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所以真实性难以保证。最难的是弄虚作假后难以核实。而测算究竟排放了多少碳则复杂得多,上报预算可能存在较大水分,直接影响排放总量的计算。”另外,交易主体的确定也非常复杂,它包括交易主体的数量规模、行业种类、参与标准、履约责任等诸多方面。

 

  其次是排放指标的分配。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和路径分配排放指标需要深入探讨。据专家介绍,一般有配额的免费发放和利用市场机制分配这两种形式。排放指标的分配办法应该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减排,又不损害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要做到两全其美比较困难。第三个难点是交易机制的确定。主要包括价格机制、惩罚机制、抵消机制等。

 

  计量、人才培训要从国家层面规范

 

  由于企业之间交易的商品为无形的碳排放权或抵消信用,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是碳交易市场顺利运行的基础,这需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和一套可信的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制度。

 

  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需要有国家总量控制及配额分配,也需要有登记体系、交易体系、MRV体系(测量、报告、核查)、政策法规体系等作为支撑。相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碳市场还缺乏统一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计量标准,以确保排放量和减排量数据的口径统一、真实、有效,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尚没有应对气候变化法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相关立法,为区域试点进行指导,将来从试点过渡到全国市场可能会有障碍。

 

  “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的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是国内碳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如何规范企业的上报行为,如何进行第三方的独立核查,采取怎样的抽查方式,这些都与碳审计息息相关。”专家表示,对于当前不断涌现的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乃至未来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如果因为碳审计滞后导致项目滥竽充数,很容易挫伤市场投资者信心,影响碳交易市场稳定。

 

  “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兴起,碳资产管理师、碳交易师、碳审计师将有望与注册会计师、律师一样,成为新的就业热门。”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碳交易高端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行业技术标准、培训师资设施的完善,碳金融相关职业有望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甚至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的全国统一鉴定体系。

 

责编:楚天阔

 
标签: CDM 碳减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