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碳强度逐年下降、碳汇能力持续增长、清洁发展机制初具成效,能源、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具备低碳发展潜力,建筑、交通、供热等生活消费低碳进程加快。根据市发改委最新发布的《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实现单位产值碳排放水平显著降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更加明显,市民低碳生活与消费理念基本形成,低碳建筑、绿色出行、低碳社区等形成社会发展亮点,我市将成为国内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的省会城市。
新能源建设工程
带动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
“十二五”我市计划立足本地的自然条件、能源应用态势、科技水平和产业基础,打造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风能利用、地热能利用等新能源建设工程。制订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为目标的中长期规划,启动和实施“光伏屋顶计划”。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投资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投资主体参与能源项目开发,促进能源投资多元化。积极推进平山康庄太阳能发电场、石家庄坤德居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并网发电、晋州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河北创典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LED太阳能路灯等项目建设。
以“一池三改”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支持畜牧养殖业的沼气工程建设。推动辛集、井陉、鹿泉、正定、无极、平山、栾城、藁城等县(市)沼气的大型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建设,发展沼气发电,支持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利用地源热泵,采用梯级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建设示范小区,扩大示范范围。着力培育新能源建设相关装备开发企业,为新能源建设工程提供支撑。
碳汇体系打造工程
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逐步增强
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与2010年相比将控制在40%以内,达到16093万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推进西山生态观光园、绿色通道、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实施万树进村、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百万亩封山育林、滹沱河百里长廊绿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旅游区生态恢复等工程。对林木进行科学抚育间伐、分期轮伐和分期种植,增加人工林固碳能力。减少砍伐,防止因发展集约农业和放牧毁坏森林,加强火灾管理和病虫害管理,以保护碳贮存。以其它生物能源替代薪柴,发展替代产业,进行碳替代。以村、乡行政区域为单元,全面恢复农田林网建设;以自然走向的路、河、渠两侧绿化为骨架,充分利用闲散地、弃耕地进行片林建设,增加林业碳汇。
重点行业减碳工程
持续推进高耗能行业减排技改
围绕“对标、达标、超标、制标”四个关键环节,以冶金、石化、建材、纺织、轻工、食品、机械、医药和电子等行业能效对标为重点,组织能耗大户、高碳排放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对标。加强“双三十”、“双百”、“国省市控”等重点用能企业及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设备管理和节能技术改造,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和考核,强化用能设备、设施监测和管理,落实节能技改措施,淘汰高耗能的用能设备、设施及工艺,持续推动产业上水平、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跨跃发展。通过对标行动加快淘汰或改造升级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国家发布的淘汰用能设备产品目录,继续加大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工艺、技术、设备和终端用能产品淘汰力度。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等指标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鼓励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循环经济建设工程
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园区
推进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矿区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晋州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辛集市清洁化工园区等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一批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提升示范企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能力,积极争取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列入省示范园区,以示范工程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继续认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相关优惠政策,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示范,强化资源综合利用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
新农村低碳建设工程
展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风貌
建设集高效、生态、安全、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园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平台,加快落后机电排灌设施、低压管道灌溉和水源工程更新改造步伐,推广节水技术。加快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使用节能型机械、设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抓好家园庭院治污、田园治污,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重点打造“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肥-种植业”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小区,推广自然养猪、发酵床养猪技术和“猪-沼-菜(粮、果)”、“种植-养殖-沼气”等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低碳城市建设工程
试点低碳社区树立城市新样板
《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将选择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村庄作为低碳社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加大对节能照明灯具、节能空调和其他节能家用电器的普及推广力度。
建设一批绿色公共建筑及示范小区,酒店、商用建筑、大型场馆中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率达到65%以上。在建筑领域普及太阳能一体化技术、太阳能集中供热、太阳能光伏发电、空气源、地源热泵等技术。鼓励在建筑中采用种植屋面系统、节能空调技术、LED照明技术、公共空间气流组织、建筑节能智能化系统等。
低碳试点工程
建设创新宜居正定新区
正定新区在“十二五”期间“将以低碳、生态、智慧”为理念,进行新区规划和产业布局。优先发展低碳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鼓励发展金融保险、文化体育、科技研发、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以及特色旅游等高端低碳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活力创新基地以及低碳科技策源地建设,构建有利于提升石家庄区域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以实现“低碳、高效、人本”为目标,合理构建“公交先导,绿色优先;5D模式+3公里城市;20公里30分钟城区;强停车管理,智慧出行”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再生水回用系统,提高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国际会展中心、规划馆、体育中心等标志性低碳建筑和园博园、周汉河整治、绿色走廊等生态工程,着力打造财智要素聚集、功能多元复合、生态人文和谐、水绿交融共生的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
低碳交通工程
“零换乘”引导公众低碳出行方式
“十二五”期间,市区增设到大西柏坡、正定新区、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等线路和场站。到2015年,石家庄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达到22%以上。
同时,积极推进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现铁路、公交“零换乘”的立体出行体系。加快连接主城区与正定新区的太行大街、新城大道、滹沱大道等快速路及体育大街、和平路、泰华街等的高架桥建设;在“四横八纵”主干道发展城市快速公交,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交通污染。
市区将构建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为主的低碳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市民选择“自行车/步行+公交/轻轨”的低碳出行模式。将支路建设为强化自行车及步行交通、弱化机动车交通的慢行交通主通道。结合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路旁店铺及占道设摊等经营行为的管理,保证步行空间。还将建立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衔接体系,城市中心区强化“步行+公交/轻轨”换乘模式,城市外围区强化“自行车+公交/轻轨”换乘模式。
低碳创新工程
制定低碳技术产业成长路线图
研究制定现代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循环化工产业低碳技术成长路线图,使其成为不断开发和完善低碳技术、实现低碳高效发展的创新领军型行业。围绕低碳产业发展,推进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平台,组织实施LED芯片与设备开发、提高光伏电池光电转化率、应用物联网技术监控能源设备等共性、关键和急需低碳技术重大攻关项目。
加大重大低碳技术产业化支持力度,建立低碳科技创新基地,形成低碳科技展示中心、低碳研发集聚中心、低碳科技企业加速器、低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低碳生活配套中心。积极发展低碳技术服务产业以及低碳科技博览、低碳职业培训、低碳文化交流等低碳技术服务事业。构建以低碳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公共平台创新系统,低碳技术服务为支撑的保障创新系统,实现开放、共享、共建,提供一站式服务。
全民参与工程
低碳走进千家万户贴近百姓生活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低碳社区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展“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通过定期向居民提供低碳生活知识手册、举行相关讲座和竞赛等方式,采用画廊、社区网站、电子展板等宣传形式,引导居民参与低碳经济规划、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和责任感。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