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受德国经济技术部的委托于2012年6月18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酒店举办了地热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中德研讨会,中德双方4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环境与技术服务部总监皮思仁先生主持。皮思仁说,根据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新能源在初级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8%上升到2015年11.4%,而新能源领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将来自地热能。中国国土资源部预定的目标是,地热能占中国能源消耗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0.17%上升到2015年1.7%。建筑领域无疑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已有2236个地热能项目,有将近1.4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采用地热能技术采暖或制冷,而中国未来五年的目标 则是近3.5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采用地热能供暖。此外,对于中国旅游和医疗领域的温泉 开采,养鱼业、温室种植等,地热能也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对于拥有先进环保技术的德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将 提供无限商机。”皮思仁说道。
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主任贝雅德公使在致辞中说道,城市化正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议题,伴随而来的是兴建更多城市建筑的挑战,以及建筑采暖、制冷、供水的各项需求。如何提高能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中国意义重大。“中德建交40年以来一直秉承充满信任的伙伴关系。”贝雅德说。去年六月,中德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并一举签订了19项经额高达100亿欧元的合作协议。双方都对环保和气候保护以及建筑节能、生态城市发展等领域的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德国中小企业在环保技术包括建筑供暖和制冷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高度城市化进程和高能源消耗将尤其需要这方面的支持。“在地热能的开放运用上,无论德国还是中国都具有很大的潜力。”贝雅德说道。。
德国国际地热中心的Eckehard Boscher博士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地热能发展前景、实际应用与挑战;János Bochner介绍了德国的新能源-地热能的开发与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朱清宇博士介绍了中国地源热泵的应用与发展;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的Ludwig Rongen教授以案例分析介绍了地热能在高效节能建筑领域的应用;德国一些品牌公司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如强化热响应测试、光纤分布式测温、热泵设备、智能仪表、高效换热器等。
讲解之后的踊跃提问和答疑体现了双方的积极交流,也表示了会后进一步联系及讨论合作的可能,最后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总结:感谢报告人的精彩报告,这是一次有益的交流,也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们作为德方在华常驻机构愿为中德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服务。
图为中德研讨会会场
责编:d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