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于5月完成,由此为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带来了新契机。
为何在当下启动《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规划》的意义何在?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的专家、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
为何编制《规划》
尽管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部分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仍存在管道老化、腐蚀严重、技术落后、热能浪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秩序。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编制的城市范围包括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地级以上城市以及集中供热面积大于100万平方米的县级城市。编制内容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现状、存在问题、改造措施及意见,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技术方案、管网改造建设规划、管网改造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等。
管网到底有多“老”
2012年11月3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景街发生供热管线泄漏事故,337万平方米内的3万多户居民用热受到影响。经过连续昼夜抢修,3个漏点全部被修复。12月3日16时左右,供热开始逐步恢复。至此,据事故发生已经过了3个昼夜。
2013年1月11日,北京西部地区重要热源高井热电厂发生供热主管道热水泄漏事故,暂停对外供热。受此影响,石景山区等地约1万户居民家中停暖,受事故影响停暖的居民住宅达80万平方米。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紧张抢修后,供热才逐步恢复。此时部分居民家中的温度已经低于10摄氏度。
一次次的事故让人们不禁产生疑问,我国的供热管网到底有多“老”?真的到了不得不修的地步吗?
从事供热行业多年的某企业负责人王安生向记者坦言,像这种由于管道老化和腐蚀发生的漏水事故并不是偶然现象,相反,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王安生说,改革开放以来,集中供热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地区的管网都是在那一时期建设的。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老旧供热管网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有些地区管网的负荷甚至超过了设计负荷的10%,随时都有可能爆裂。加之部分地区的供热水质不达标,带有一定的腐蚀性,这些地区发生漏水事故的可能性更是成倍增加。基于这种现状,有计划、系统地大规模改造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势在必行。因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早对现有老旧管网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
修修补补还是彻底改造
是针对锈蚀了的管网进行修补或是更换,还是从根本上对现有管网进行彻底的改造?王安生认为,这要与未来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使城市的管理者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缺少系统的规划,即使是已经进行改造的地方也可能需要再次改造,这种浪费带来的损失是巨大而无谓的。
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具体工作。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供热)管理部门在作好各相关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负责组织编制本地区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综合报告。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和了解各地实际情况,从城市规划和供热行业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并根据各地建设规划、环境、气候等特点确定哪些地区适合修补,哪些地区需要改造,哪些地区应当新建。
改造需要新技术
王安生说,无论是进行何种改造,都应当将其与供热计量等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重复操作带来的浪费,减少对于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更可以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并从根本上解决集中供热管网的一个重大难题——冷热不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同属一个供热源的不同区域,甚至仅相隔一条马路的两个小区的室内温度竟然有很大的差异。温度低的家庭抱怨供热不足,而温度高的家庭则因为温度过高而“开窗通风”。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更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这也是大面积集中供暖地区的真实写照。
冷热不均,历来是困扰供热行业的难题。经过长期研究,业内已对此取得共识——水力失调是导致冷热不均的根本原因。保持水力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流量调节技术对供热末端的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平衡的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供热计量。
供热行业是个耗能大户,自然就有潜力成为节能减排大户。“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至2015年,我国再节能16%,再减排17%,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靠“拉闸限电”能够完成的,必须立足于转变思维,从技术创新中找出路。供热计量技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供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能源、生态、建筑、环保、民生、社会福利、体制管理等一系列环节,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推广供热计量技术则被业内人士形象地比喻为“牵”动供热行业技术进步的“牛鼻子”。
清华大学原热能系教授石兆玉以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大力推广的供热计量,从节能的意义上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消除冷热不均带来的热损失,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居民的节能习惯,进而降低热源能量的消耗。供热计量,已在全国许多城市试点多年,200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布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 2009),在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除在热量结算点(热力站或楼栋热入口)处安装热量表外,还应在散热器和建筑热入口处安装恒温控制阀和流量调节阀。安装热量表,用来计量耗热量,便于进行结算。安装各种调节阀,用来提高系统的可调性,实现水力平衡,消除冷热不均。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按规定安装调节阀,并进行有效调节,系统的水力平衡完全能够实现,冷热不均现象完全能够消除。
技术推广难中求进
在供热计量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看法,遇到了不少阻力。石兆玉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供热计量技术缺乏全面的理解。供热计量技术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装热表,计量热量,按热量收费;二是提高系统的可调性,使用热居民能自主调节所需要的室温。业内有相当数量的人把热计量技术简单理解为只装热表,因此,误以为热计量技术本身不节能;或者在热计量推广中,没有把提高系统的可调性放到重要地位,因此在新建、既有建筑的改建中,大量存在只装锁闭阀、不装恒温阀的现象,结果导致更为严重的垂直流量、温度失调,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石兆玉表示,推广供热的热计量收费,难度很大,原因有认识上的差异,也有技术上的不完善,还有政策上的配套不足,不可能一蹴而就。供热计量收费,是实现供热商品化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但在供热商品化的紧迫性和供热计量收费的复杂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解决时,采用分阶段实施的办法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也是比较合理的。
石兆玉认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供热行业还有一项重要的工艺革新技术也应大力推广普及,这就是分布式变频循环水泵技术。目前这项技术,从基本理论到具体的设计方法,都已成形,具备了广泛推广的条件。这项技术从装机功率到运行耗能,可节电70% 85%,具有重大的节能效益。同时,这项技术也是消除系统冷热不均的有力手段。很多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当分布式循环水泵推广到各家各户的室内系统时,不但供暖效果将大为改善,而且可以直接用电进行热量计量。届时,这项工艺革新将为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