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主任、地源热泵研究所所长胡平放

   2015-07-06 地源热泵网24360
核心提示:图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主任、地源热泵研究所所长胡平放在陆特能源2014第六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发言胡平放: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主任、地源热泵研究所所长胡平放
在陆特能源·2014第六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发言

    胡平放:各位代表大家好,很高兴能大家讨论地源热泵研究方面的问题,也是我们近几年工作当中做的一些具体的工作。我们学校一个地源热泵研究所,主要是措中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方面,包括理论、实验和工程应用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我把主要的几个方面简单的跟大家汇报一下。涉及到有关的测试,系统的优化和对一些部分工程项目效果的分析。

    这是关于地源热泵岩土热物的测试,目前的还是热响应的测试方法,这个响应方法的基础原理还是经典的复合线热源模型,当然也存在不足,做了一些简化,尤其是钻孔类做了一些简化,这个带来一些误差和不足。我们对这个模型做了一些改进,就是改进的复合线热源模型,但是把这个钻孔类的处理成动态的,考虑到了回填材料的比热容。相关就做了一些模型的处理。这里面涉及到比如说表达式,这个表达式我们把这个回填材料的组合进去了。

    另外的话还有一个处理方式就是面对,我们在传统测试里面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测试功率的条件问题,在现场的话,因为各种各样现场条件不如人意,很多情况下电源的来源不规律,有时候会停电,有时候完全没有电源,等等多种情况而我们的模型本来是要求功率波动很小,我们在模型里面做了相应的处理,用叠加的方法。把这个功率波动比较大和断电的情况下都考虑进去,在有限的断电的情况下和测试的情况下,使得这个数据可以符合要求,保证我们的测试不中断,这个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第二个工作是关于多极理论模型,这个在比较多的方面得到了应用,我们把这个理论放到这个地源热泵,结合地源热泵的应用改进,移植到这里来。他的特点比传统成多一些对几何模型的描述,一般的分析模型的话,是不能够描述几何形状的,在这个模型里面得到了保证。
 
    第三个是装机埋管,这几年也越来越多的形式,可以节省埋管的洞见,也可以加强换热的效果。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是相关的这方面的模型,这方面的计算放放比较缺少,这个对我们普通的方法,用到这上面误差比较大。因为总的孔径比较大,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做了改进。建立了复合圆柱源模型,相关的一些竖线模型的处理就不详细的介绍了。

    那么利用这个模型,对一些装机埋管的不同的形式做了分析,因为装机的直径比较大,相对来说埋管的不知方式也比较大,这比这里有几种,比如说用双U的方法,还可以用W型,还可以3U,有不同的方式,对这些方式也做了不同的分析模拟。最后在同等的条件下,对他们的换热做了一些模型分析。大概的结果就是相对来说,双U和3U来说发热的情况来看,双U的方式可能更好,这两个方式是最好的。就这个模型也对实际的装机埋管的工程进行了测试,也用传统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两个的结果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这个是关于系统优化,这个当然涉及面非常广,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包括电热泵和一些热端的一些组合复合的方式做了一些分析,这里有一些,就是传统的冷却塔,一个是传统的方式就是互补的,可以弥补夏天不足的。另外还多设了一个冷却塔,这个不仅仅是增加一个可靠性的替换性的,从总体的运行策略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选择,这里就提出了几种运行的模式。不同的运行模式来进行分析,这个可以找出一种更优的一种运行方式。

    这个是关于地源热泵的后评估,还有一些分析结果,今天刚刚陈主任也介绍了,也说了。我们对武汉市有39个项目测评,算是项目的验收进行了测评,对这个测评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把这个结果作为一个讨论吧,这些项目也是对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简述都涉及到了,包括这个公建、居住和混合型的,还有复合式的,地表的暂时没有。对几个方面都做了分析,首先是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室内的可能要差一点,其他的都达到了要求。测试的是系统和这个机组的能效的情况,那么一个是测试工况,现在我们关于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评系统有一个导则,今年也实行了可再生能源工程评价的规范,这里面也提到了,测评的时候都有一个工况的要求,基本上是可以80%以上,系统的负荷率达到60%以上,应该是大部分是这样的。70%到接近80%,有少数的不是,这里面有一个分布情况。不同的复合分布情况下,呈现出系统的能效应该是会受影响的,这个是局限时特殊的条件的。

    比如说这个项目可以验收了,这个时候夏季刚刚过去,再等下去又要等到第二年的夏季了,这种情况处理起来比较头疼。这个是复合式还有土壤源的能效比这个情况还是比较好,这个是平均的几种情况,这些情况我们看,基本上下级是3点几以上,冬季可能在2点几,机组的话4点几5点几比较多,这里也有低。这个结果的话,我们也跟国内的另外一些结果也稍微的对照了一下,国内发布出来比较多,有一部分,主要是跟徐伟列的报告的数据做了一个对比,我们的是比那边的数据略高一点。那部分资料里面,反映的是那部分的项目的平均水平。我们就不一一进行比较了。

    这个比较,关于那种技术能力类型比较好,这个也是针对我们的项目,这个也只能做一个参考。这里是最低,冬季的时候哪种最高,哪种最低,还要进一步的分析,不能简单的推广这种结果。

    水泵能耗的比重,一个是机组水泵能耗的构成,这个是水泵占的比例,机组占的比例,基本上这边的话还是接近正常的偏高一点,我们感到这个,这个有30几,有的是偏高一点。输送能效比这个可能比较突出一点,有的情况下,大于限值的情况还是比较多。像这个明显就超出了相关的要求,就是输送方面占的能耗,消耗的能源偏大。

    还有一个表示关于这个末端的就是地源端和末端的,确实大部分还是不理想,大部分达到5度的比较少。就是相当一部分还是低于5度,这个末端的温差还是不太理想。也说明水泵的这块的配置方面,设计和运行方面存在缺陷。这个节能率我们是根据测试报告来,这个还是基于我们现在的测评导则里面的规定,这个基准是我们现在的一般的规范里面规定的。

    燃煤锅炉大概是68%,这个节能率基本上在30%多到40%多的范围。投资的情况,投资的情况主要计算一个就是回收的年限,回收年限平均下来的话,在4点几年或者是到8年间,这个里面的话,也忽视了,就是个体差异比较大,有长一点的超过10年的,还是个体差异比较大,好的差的都有,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好的。费效比这个基本上还比较好,环保效益跟节能量基本上是对应的。比如说总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减排情况。

    下面是总结几个结论,大部分的测试项目运行比较稳定大的问题发现比较小,内内环境总体达标,所以这个地源热泵技术在武汉得到较好的应用。能效比在正常范围之类,总体水平比我们所用的资料的的其他地方还要高一点,水泵能耗比较有一部分是偏高的。小温差大流量的状况出现得比较多。

    水系统输送能耗篇高,节能率总体还是比较理想,投资回收期总体上,从平均水平来说比较理想,有个别的系统不好。有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说运行工况的问题比如说这个进出水温差,运行的工况达到要求的不多。这个是测试的时候,我们说测试的话一般是两天左右的情况,不好反映是全部的,只能说是部分程度反映出来温差的情况。关于能耗监测系统这个本来是要安装的但是由于种种的情况,有一些没有安装,没有安装就缺少了监控的手段。

    另外还有就是部分的项目测试工况不合理,应该是在80%、60%的情况下检测,但是有一些没有达到的也做了检测,这个可能权威性方面会受一些情况。还有测评工作的具体情况,大部分的我们只测了一个季节,这个有可能涉及到测评的成本问题,周期问题。但是实际上按照一般的是要求是要测两个季节,才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也能够比较全方面的反映这个系统的状态和整体的质量。还有一个就是测评的示范项目性能个体差异大,不同的负荷,不同的建筑,低的和高的相比,低的确实是存在缺陷。但这个缺陷到底是哪方面的缺陷,确实是我们从一个总体的结果,最后的测评结果是不能判断出来的,我们还得做分析,怎么出来的,从这个施工啊运行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另外就是管理运行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个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现场的状况,这个问题也是发现了不少这个前期和普通空调系统也比较相似,比较重视前期的工作,做好之后后面的工作不太重视,这个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有关系,人员是第一位的。因为运行的管理人员掌握的东西比较有限,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很难达到专业级的运行管理水平,很可能还有就是使得还可以设计施工的效果没有达到效果,这个也是今后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

    这块的工作我们还是初步的,有很多的相关工作还有深入,对已经有的项目的评估,有很多的项目,怎么对这个项目评估,这些项目的数据获得难度比较大。现在有一些在搞测评验收,第二数据的质量,就是一个数据的来源,第二测试的情况下工况是不是符合要求,这个是只来问题。另外就是检测数据比较少,同时由于检测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数据不太好,不太全出问题的也比较多。所以对这个怎么产生,还有收集再进行处理,合理的应用,这都涉及到我们相关的应用,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个也是可以和我们研究相结合的方面。

    我就简单说这些方面,谢谢大家!

    版权说明:本稿为《地源热泵》杂志、地源热泵网(www.dyrbw.com)稿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对违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编:alfa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