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

   2013-09-22 地源热泵网64320

    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发言摘要

 

    2013年9月15日,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主论坛在滨海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和企业代表围绕“生态城市与美好家园”的年度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促进美好家园建设建言献策。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观念、新思想在这里互相碰撞,新技术、新经验共同汇聚,新方法、新模式彼此交流。

 

 

    黄孟复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

  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中国国情现实使我们必须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我们的城镇化不是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城镇化,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城市道路相适应的城镇化。”黄孟复说。

 

  黄孟复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建设至关重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立美丽中国,发展生态城市这是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涉及国家社会的宏观发展,又关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本届大会的年度主题“生态城市与美好家园”正契合这一思想。

 

  黄孟复指出,坚持以生态理念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应该携手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更大决心、更坚实的步伐来推进城市生态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吴作栋 新加坡前总理

  打造可复制的生态城

 

  “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建设生态城的目的,我们希望中新天津生态城采取的新颖、创新的生态理念,能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可复制的美好家园样板。”吴作栋说。

 

  他表示,在短短的五年内,中新两国政府、企业通过可持续深入合作,把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发展成一个景色宜人的宜居之地。生态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是中国的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被视为中国最成功的生态城项目。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动漫园与生态科技园最近完工,中新天津生态城已准备就绪,能为城内与邻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目前其他中国城镇已经在研究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模式,并采用了部分理念用于它们自身的发展

 

  “在未来五年,除了发展硬件,中新天津生态城还需发展软件,如发展社会基础设施等,随着生态城逐渐发展成熟,它需要同时拥有硬件和软件来实现一个蓬勃的社会和经济的生态系统。”吴作栋表示。

 

    仇保兴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生态城市建设需市民广泛参与

 

  仇保兴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政府、社团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其建设应该基于他们的共同努力,同时市民的创造和进取精神,将为整个城市朝着生态化演进提供最基本动力,城市规划不能由规划师“一定终身”。

 

  仇保兴表示,生态城市规划是循序渐进式的,过去机械式的设计会阻碍生态城市发展。目前在一些生态城市建设比较好的国家,如新加坡,相关部门经常在社区中,听取市民对生态社区改造的建议、方案,政府组织对方案进行评比,市民充分参与了生态城市的建设,调动了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整个社会能够和自然和谐相处。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市民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化不断地演进。

 

  此外,他也表示,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能源、资源与建筑有效地结合起来,推行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和建筑完美结合在一起。“我们可在社区中,把绿色能源有机组合起来,这样的绿色能源社区是生态城市的基层组成细胞。”他表示。

 

    孙桢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

 

  “应对气候变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方面,它与诸多资源环境问题具有根源相同、路径相通之处,我们必须自觉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孙桢表示,这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扩大森林和植被,加强自然保护等。

 

  在孙桢的眼中,发挥协同效应也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当前我们正在开展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教育活动,这必将促使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他表示。

 

  此外,他也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目前我国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先后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制定了碳强度下降的目标,提出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全面实施低碳发展战略,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还必须将其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纳入到主流的经济活动中去。”他说。

 

    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要走低碳道路

 

  “建设生态城市,寻求的是一种和谐。这样的和谐需要一个标志,什么是标志呢?低碳就是标志。如果我们的生态城市不低碳,生态城市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潘家华表示。

 

  潘家华认为,工业化的动力是化石能源,正是由于化石能源提供了大量的动力来源,使得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得以建设、得以运行。在他看来,今年蔓延全国300多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一个根源。

 

  “如果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城市化的水平,我们要走的就是低碳道路。”潘家华指出,中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走一种高碳、高消费的美国道路,相对低碳的日本和欧洲道路对中国来讲是可取的,这样的低碳道路显然对中国的城市化来说是一种刚性的约束,所以最关键的就是低碳,只有低碳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生态城市。在潘家华看来,实现低碳并不是神话,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实践,而且低碳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来讲,可以提供就业、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清洁的能源以及保护环境。

 


  
宗国英 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

  将深化改革与建设生态城市紧密结合

 

  “滨海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服务辐射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近年来以开发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契机,广泛利用最先进的发展理念、前沿技术和成熟经验,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表示。

 

  宗国英指出,过去三年里,滨海新区在实现GDP每年20%以上高位增长的同时,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和取水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

 

  宗国英表示,滨海新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建设生态城市依然任重而道远。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专门来到中新天津生态城,了解规划建设情况,指出天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这些都是对我们建设好生态城市提出的更高要求。新区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举措,将深化改革与建设生态城市紧密结合,打造便于绿色技术和产品推广的市场环境,努力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许文远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广泛吸收经验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许文远眼中,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地缩短学习过程,同时也可避免其他城市犯过的错误,少走弯路。“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是观察其他城市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努力去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方法,然后会结合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方案。”他表示。

 

  而对于新加坡在建设美好城市的成功经验,许文远表示,首先新加坡在建设发展中特别强调绿化,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花园中的城市”。多数的居民在其住家范围400米内,就有一座公园。其次新加坡也不断尝试创造更多的空间,如探讨开发地下空间,使其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用途。第三,新加坡对环境和气候变化课题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建筑领域。新加坡的目标是让全国80%的建筑物,包括现有的建筑,能够在2030年前取得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此外,新加坡也在公用交通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愿意把私家车停放在家,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发挥“城市群”作用 不做“散黄蛋”

 

  9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的第二届绿色中国与生态人居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城市群”的作用,做到中心城市和辅助城市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谐发展。

 

  魏建国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为52.28%,跟欧美发达国家72%的城镇化进程还是有明显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群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群所产生的GDP占比可达到70%,而这一比例在我国仅有20%左右。

 

  魏建国指出,如果把整个城市群比作鸡蛋,中心城市就是蛋黄,周边城市就是蛋白。现在中国存在的一个现象:管着“蛋黄”的市长惦记着“蛋白”,管着“蛋白”的官员则不满足自己的定位,希望引进大企业让自己变身成“蛋黄”。“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中国城市群就会变成‘散黄蛋’,散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一定要提前认清城镇化的道路。”

 

 

    彭培德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中国首席执行官

  管理机制力促资源保护

 

  在彭培德眼中,良好的管理机制将对保护生态自然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在纽约,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方面就有很多范例。在过去30年这里实施了很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促进供应与管理需求。如在水资源方面,纽约投重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战略,目前纽约市民的饮用水都来自河流、小溪和水库。

 

  彭培德表示,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201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与发达国家进相比,中国的城镇化在未来二三十年将继续持续下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城市地区,他们对于资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但是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如何解决土地的供应以及能源供应、水供应问题,如何减少环境影响,如何减少城市的环境消耗的影响,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他表示。

 

 

    迈克尔·霍夫曼 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James Irvine环境科学教授

  利用新技术增强可持续性

 

  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James Irvine环境科学教授迈克尔·霍夫曼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其在美国院校的可持续性研究工作,比如从能源、生态方面入手,开展的实验楼试点项目,充分利用了低碳环保新技术,促进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迈克尔·霍夫曼表示,在整个建筑物中,研究者对内部进行了更加先进的能效方面的改进,这让它可以实现更高层级的能源效率。“我们使用了太阳能技术、生物沼气和燃料电池的技术,解决了建筑物70%的电量,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除此之外,我们也将废水进行再利用,对表面径流水、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将回收水用于建筑物的厕所用水。与传统的实验室相比,根据测试数据显示,我们所使用的能源减少了85%。由于这个建筑物采用了很多现代化技术,成为了绿色建筑的典范。”他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中,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古斯塔夫·格罗 国际清洁能源协会主席及联合创始人

  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要走向未来,必须要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使用方式,可以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而非仅仅是石油。” 国际清洁能源协会主席及联合创始人古斯塔夫·格罗表示。

 

  古斯塔夫·格罗指出,能源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能源就根本没有人们的舒适性、移动性可谈,但重要的是能源一定要是安全的。现在,世界上仍然有非常高比例的电是燃煤方式开发出来的,而这些燃煤电厂带来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

 

  在他看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发电,通过集中电网以及分散式的方式合作,尤其通过可再生能源实现分散式的发电,辅助集中电网的发电方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愿景。

 

  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活动,比如地热能,这是一种高潜力的能源,人类可以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目前在全球有很多的方式利用地热能,尤其是欧洲一些城市,比如用地热能替代煤厂、核电厂等。

 

 

    吴锡九 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主席

  信息高铁促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信息高铁技术是新的宽带光纤网络,用于骨干网、接入网和数据中心的连接。它的技术特点不是颠覆性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并且具有相互的兼容性,允许目前使用的技术不断升级。信息高铁技术应用于中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了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国信息高铁和中国智能电网结合是如虎添翼。中国的智能电网不但是电力提供和管理者,又可以是通讯信息的提供和管理者,这将是世界创举。”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主席吴锡九表示。

 

  在吴锡九看来,信息高铁促成三网融合加上智能电网。海量数据通过通信网、广播网、互联网和电力网通过信息高铁上就可以互联互通,然后进入到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最后促成应用层的各种应用。信息高铁促进了智能电网的远程教育,同时又可以促成远程医疗、保健和智能培训、智能交通的推广及智能家具的应用。所以这项在硅谷蓬勃发展的新一代技术,结合中国的自主创新,应用于中国特色的智能生态城市,在海量数据时代,铺设信息技术的高铁将成为中美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典范。

 

 责编:dhl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