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简称“绿创会”)在广州落幕。展会的举办地琶洲广交会展馆,是本届绿创会最大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也是国内单体建筑中最大的节能改造项目。据悉,今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的本次节能改造,还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预计5.5年可收回改造成本。
建筑节能专家指出,楼宇消耗着约全球40%的能源并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1%,而在我国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
近日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也提出,以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
广交会馆改造后年节能收益250万元
在亚洲最大的现代化会议展览中心—广交会展馆的底层尾部,从一条纵深的货车通道旁边进入,就是该展馆的“心脏”部位—中控室,也是整个建筑能源消耗的总控制室。
“我们为广交会展馆A区的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以及A、B、C区的部分室外照明等设备系统进行了节能升级改造。在改造之前的2012年,暖通空调和照明的能耗占场馆总能耗约54%。”负责该节能改造项目的西门子公司吴经理介绍。
吴经理介绍,通过制冷站的改造和展厅空调系统运行的优化,展馆可实现对制冷站的智能优化控制和能耗监督,在提高空调系统表现的同时降低能耗。
“此外,从卡车通道进来开始,一直到整个展馆的A片区,我们总共更换了2000多盏LED节能灯”,吴经理说,还增加了红外感应控制楼梯间照明功能,节能改造完成后,照度值保持不低于改造前。
今年9月,承接该项目的西门子公司,为广交会展馆完成了一期节能改造项目。该项目还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通过能耗降低节省下来的费用来回收项目的前期投资。根据合同能源管理协议,改造后的广交会馆每年节省用电量不低于270万度,折合每年实现年节能收益约250万人民币。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历时5.5年(收回成本),预计于2019年完成。
我国建筑节能的进程落后于减排形势
作为每年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00多场的亚洲最现代化展馆,广交会展馆的节能改造折射出我国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广阔前景。
在本届绿创展中,楼宇科技、智能家居等建筑节能的产品、技术令人关注。记者在一个智能楼宇模型中看到,到了下午两点,是太阳光直射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楼宇自控系统自动调低照明功能且打开太阳能储能装置,以供晚上使用。“条件好的时候,这样的建筑不仅可以实现零碳,甚至因为有电能结余供给其它地方,实现负碳。”
方兴未艾的技术发展背后是中国城市建筑节能的紧迫。“数据显示,楼宇消耗着约全球40%的能源并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1%” 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亚太区总裁肖松博士说道。该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有13亿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的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成为了节能改造的重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建筑建设的速度都超越世界上很多国家。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2013年以来,我国能耗强度下降速度放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滞后。国家发改委在8月的通知中提出,要实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后三年年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降低3.84%,比前两年平均降幅提高1.03个百分点。不过,现今我国建筑节能的推进程度却远远落后于严峻的减排形势。
肖松博士调查发现,我国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
建筑业合同能源管理不足1/4
在广交会展馆的节能改造中,引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也被认为是一大创新。作为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合同能源管理被中国政府视为减排利器。2010年,中国政府专门推出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过,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却并不广泛。
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表示,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大概四分之三都是工业上的,国外大部分是在建筑节能上,且大部分是在政府大楼、学校建筑和医院建筑上。
“优势明显,但后劲不足。”这是中国合同能源网分析师杨雄雄对当下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领域应用的评价。在他看来,缺少后劲的原因,一是虽然建筑节能的产业规模巨大,但单个项目的合同额却往往比不上工业节能项目。而且投资回报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有些项目投资回报期甚至在10年以上。
此外,从技术来看,对于大部分节能公司来说,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难度大。“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包括建筑外围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室内环境调节装置等多个环节,目前多数节能公司只能提供单一产品或一到两项技术。”
西门子东北亚区楼宇科技集团总经理邵康文表示,相比欧美,建筑节能的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起步稍晚。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体系,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提高。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一些地方的气候有夏天很热、冬天很冷的特点,即使把欧美的成熟技术引进来,也要进行针对性地调整。”邵康文说。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