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节能环保下一个市场增长点

   2013-12-09 经济观察报9170
核心提示:建筑对于环保的意义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在中国,建筑对能源的消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但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仅占全国
 

      建筑对于环保的意义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在中国,建筑对能源的消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但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仅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约1%。

      以建筑能耗中占重要地位的照明能耗为例,光电领域专家估算,如果全国50%的光源改用LED照明,年节电量将相当于再建2.5座三峡电站。

      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者开始用LED照明来实现节能环保。事实上,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应用,LED不仅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照明光源,与白炽灯相比,其光污染也大大降低。不久前,全球最大的油漆和涂料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在装修位于上海的亚太中心总部时,整体植入了一套LED智能照明系统,阿克苏·诺贝尔认为,这种创新性照明方式的运用,不仅能给公司带来整体的自豪感,也给置身其中的员工们营造了没有光污染、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事实上,中国对建筑节能的推动由来已久。2006年,国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推出绿色建筑三星[微博]认证系统,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规范和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地方政府亦不乏动用财政之力大规模推广LED节能灯、逐步强退白炽灯的做法。

      不过,绿色建筑在中国依然进展缓慢。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公司NBBJ建筑师陈君榜多年来致力于在中国地区实践绿色建筑,他认为,在中国推行绿色建筑稍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绿色建筑的观念还停留在成本高昂、回报周期长的阶段,对绿色建筑普遍接受度尚不高。“这种观念应该得到改变。”陈君榜指出,建筑节能实际上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成目标,一是通过LED等节能设施的植入,主动地降低能耗,另一种是用设计的手法,最大程度地利用朝向、自然光源等,称之为被动式节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者开始实践两种方式的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到来,新增建筑物也将批量建设。在不久前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将是着力于集约、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作为人与环境连结的工具,建筑如何变得更低碳、节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问:目前国内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发展绿色建筑能对节能环保起到多大的作用?

      陈君榜:以国内能源消耗的分布来看,建筑物从建造到使用的能源消耗占到国内全部总能耗的3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重。如果再考虑到建筑生命周期前端的建筑材料生产,整个过程的能耗可能要达到接近50%。

      而且,目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实施还很不足,建筑的低碳、节能化有很大的空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能够在城市建筑做一些屋顶绿化或雨水收集的系统,不仅可以改善都市热岛效应,优化屋面隔热,增加生物栖息地,同时也如芝加哥等城市形成都市景观,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前13个极度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水量排到100多名,屋顶绿化或雨水收集系统并不是很高端的“火箭科学”,但如果这种改变得到普及,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及降低区域市政排水管网的负荷。

      除了建筑本身的节能减排外,绿色建筑的推广还可以促使建筑材料的变革。目前国内建筑普遍使用的混凝土,从生产制造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碳排放量,同时形成粉尘污染源,也很大的消耗垃圾掩埋场的处理能力,现在,我们在建筑中更多地尝试使用可再生的木材及竹材、可回收的或含回收成份的材料或像木材这样的天然原料,经由合理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设计减少材料的使用,都能够推动新型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建筑是对建筑材料的消费主体,也是电力、水资源等能源的重要消费载体,因此,推行建筑的节能化,也可能倒逼能源的革命。我认为,中国必须要脱离以石化为能源基础的发展,才能推动下一波的经济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谈到中国如何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问题时就强调,中国幅员辽阔、拥有大量可再生天然能源,以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完全可以大力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

      问:但对于建造者而言,绿色建筑可能意味着不小的投入,这是否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可以突破这样的制约?

      陈君榜:我们作为绿色建筑的推广者,也感受到了这样的现实。事实上,在国内要推节能建筑,基本上企业都会觉得立意不错,但最终还是不会用,前期投入成本高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确实,在绿色建筑中有一些高科技成分的运用设备方面,如太阳能电板、地源热泵、辐射制冷、电动遮阳、节能电梯、中水回收系统等,这些投入也确实不菲,同时对运营维护的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及投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这些技术和设备肯定也会越来越相对使回报期缩短至有强大吸引力的程度。

      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理解绿色建筑,要达到节能的效果,若使用被动式的节能策略,仍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比如考虑朝向,设计遮阳及导风措施,减少对室内的直接日照、利用自然照明,并利用自然风向调节室内温度、合理的材料使用、保温及蓄热体设计等,都能有效减低对照明及空调设备的需求。比如说,在照明系统中可以使用传感器、高能效照明器材来实现节能,也可以在设计之初就考虑让建筑有很好的朝向,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光,合理降低用电时间和频率;再比如,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开口和处理,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确保室内阴凉,冬天冷风会来的地方尽量减少一些开口。这些被动式的举措,以低成本及几乎不需要人为操作的手段,从设计上对应场地及气候条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当然,如果把基于环境分析的被动式设计和植入节能设备的主动手段,通过智能系统将两者相结合,是最为理想的建筑节能方案。例如,在照明方面,人们熟知的传统照明是“开”和“关”两个动作。随着LED照明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智能照明成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方式,通过感应达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效果。除此之外,智能照明还能与自然光相配合,让自然光暗处灯光强,自然光亮处灯光弱,从而达到整体平衡。再如说像自动百叶窗帘,窗帘开启的时候,可最大化地获取自然光,人造光就会自动变暗,在窗帘关闭的时候,人造光就会自动增强。不过,这种智能系统的专业化及跨系统的整合要求高,需要挑选具有整合能力的厂商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事实上,照明方案最主要还是要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比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它们的办公环境中有大量电脑屏幕,因此,这时对室内照明的需要量要小于平常,照明方案也应以人的需要出发,因环境而异。

      无论如何,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对绿色建筑成本过高的看法。

      问:如何更好地推广绿色建筑,有什么建议?

      陈君榜:首先,对建筑节能的某些规范应如果是强制性的较好。

      国内跟绿色建筑相关的规范一直在推陈出新,但是怎么去确保这些规范被切实有效地执行,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美国对建筑节能的某些规范是强制性的,而不是鼓励性或建议性的,相比之下,我们国内还处于一个建议性的阶段,有一些节能规范,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去做这样一件对自己并没有直接好处的事情。绿色建筑的实践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件需要远见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远见,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推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执行方式。事实上,即便在美国,有远见去做绿色建筑的企业也并不是很多,但正是有相关的规范、认证、及奖励配套,配合对社会的教育及宣传,才使绿色建筑推行起来更容易。

      其次,在强制性之外如果能有更多的鼓励性措施更好。

      比如在节能住宅方面,如果说这个建筑确实节能,在采暖、制冷、用水、用电的消耗上可以让消费者节约费用,但这样的节能建筑往往比市场上普通的商品房要贵,这也使节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如果政府能用一种鼓励的方式,比如说购买节能住宅在贷款利率上是否能有一些优惠,那么,推行起来就会更容易。

      在美国,如果家庭安装太阳能电板或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政府是以减税的方式来给家庭补助,同时电力公司也会配合宣导教育,对节能用户给予优惠费率,对安装光伏电板等因此产生富馀电力的单位也有回购措施。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措施,很多人可能都会望而却步。政府如何予以补助,我们国内是否也可以设想类似的举措,毕竟大部分节能设备初期的投入并不便宜。

      当然,市场的推动力也不容小视。比如说著名的GIGA网站,就是由全球知名的、致力于中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建筑设计师群体联合创办的中立组织,网站列举了在中国可获得并鑑定确实符合相关认证条件的色建筑材料,并开发出供设计师、开发商和生产商使用的材料管理软件,通过简化设计师寻找和管理材料的过程,推动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像这样的举措只能由市场来完成,实际上,在未来绿色建筑的领域中,市场的作为也会有很大空间。
责编:Lis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