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次一提新能源,就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然后就是"等","等"就是把地热能、海洋能都包括在内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曾如此描述地热能的地位,风趣中透着一丝无奈,“地热虽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大家庭里很重要,但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汪集旸一直致力于呼吁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地热能是非常好的一种能源,但却往往没有被认识到,国内的重视程度和普及面远远不够。”
北京市地热研究院院长邹登亮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当前的要务是要摸清我国地热资源的家底。“北京的10个地热田是上世纪90年代勘察圈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开发利用的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因此需要在认知深度和工作精度、范围上加强对地热资源的勘察。”
2013年2月,能源局等4部委发布《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地热能作为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要把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作为缓解我国能源压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义。
《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基本查清全国地热能资源情况和分布特点,建立国家地热能资源数据和信息服务体系,并实现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 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北京2.5年的标准煤能耗)。
邹登亮透露,目前全国地热供暖面积仅2亿平方米,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地暖覆盖5亿平方米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跨越式发展。
邹登亮说,要实现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如“整装勘察”,充分提高梯级利用,投资巨大,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这就需要政府承担部分风险或提供到位的政策。
政府政策也正向此倾斜。2014年1月1日,北京市政府将签约北京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专项扶植项目,以政府买单浅层低温热源部分50%的方式(约占整体项目的1/3),支持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政府政策也正向此倾斜。2014年1月1日,北京市政府将签约北京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专项扶植项目,以政府买单浅层低温热源部分50%的方式(约占整体项目的1/3),支持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邹登亮指出,这为产业利用开辟了道路。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指出,当前国内面对治理雾霾、环境破坏的问题,地热利用的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我们对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真正的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的途径认识还都不够,基础研究的程度非常低,现在需要加大力度开展这些工作。”他指出,从技术发展水平来讲,很多技术分散在各个产业部门。“如果国家用几个比较大的专项,把这些技术有效整合、利用起来,将会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
责编:f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