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正面临着眼前的现实障碍:飞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严峻阻碍。在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实现经济总量四倍于今天的发展目标,中国就必须迈过节能降耗这道坎。
能源约束矛盾突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快速发展、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等因素使中国的电力需求、能源需求大幅上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日见突出。
在能源环境方面,因为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而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能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介绍,中国原煤产量2001年为11.6亿吨,2004年已达到19.6亿吨。2004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200万吨,居世界首位,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张晓强说:“这些已大大超过中国的环境容量,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张晓强说,目前中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总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大约10个百分点,还有较大差距。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产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这些数据既反应了中国目前的能源使用浪费严重,但也充分表明,中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巨大。”张晓强说。
提高能效是节能关键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的压力。
“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大力降低资源的消耗,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在研讨会的午餐演讲时说。
他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是最大的节约和对资源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应该明确制定环保和技术消耗的技术门槛,停止和限制高消费、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在这一点上,东部尤其要先行,产业体系结构的优化是最大的节约,无论有多少困难都必须迎难而上。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徐匡迪说。
在工业化过程中,有两个高消耗资源的领域,一个是建筑业,另外一个是汽车工业。这两大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电子设备等等14个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各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的引领行业和在一定时期里面的支柱产业。而中国目前也呈现了同样的趋势。
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介绍说,目前中国现有建筑的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每年大约在18—20亿平方米,在建造和使用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将近30%。加之建材的生产能耗16.7%,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量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
“在未来15年中,中国建筑能源的需求将增加3.5倍,建筑用能比重在整体能源需求中,将从目前的17%增加到26%”,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能源与矿业发展专业局主任吴君辉说:“这是未来中国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汽车工业上,徐匡迪说,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发展节约型的公共交通体系、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节约;同时大力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大幅度降低单车的油耗才是长久之计。
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
推进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都有哪些措施?张晓强说,为实现规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通过有效实施,实现节约2.4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今年,起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七项工程。
二是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突出抓好冶金、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国家将重点抓好一千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指导。
三是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坚决制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大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洁净煤技术。
四是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调整高能耗产品的进出口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节能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机制,重点是推进电价、热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
五是是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要完善节能的相关法律,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包括修订节约能源法,加快制定石油节约、建筑节能的法规。加快制定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包括工业能耗设备、机动车、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要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提出建筑物制冷、采暖、温度控制指标,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六是推行节能新机制,包括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要促进五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从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到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推行节能自愿协议,推动企业采取自愿方式实现节能目标。
七是政府机构带头节能。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明确能耗定额标准,重点推进政府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八是强化节能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剖析和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节约能源重大意义的认识。
九是扩大在节能降耗领域的国际合作,包括继续引进、消化、销售高能效、低排放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学习节间国际成功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管理法规和组织实施经验。鼓励和引导外商在高能效产品制造、节能设备与技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技术等领域的投资。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