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释放浅层地热“势能”

   2015-04-22 《瞭望》杂志71040
核心提示:围绕浅层地热能行业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初期资金量大,后期收益慢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建设单位积极性;浅层地热能要成为新能源应用领域的重要“增长极”尚需政策扶持。

冬季能供暖,夏季能制冷;比传统空调耗电量节约一半以上;实际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任何一种传统能源利用方式……这样的建筑能源利用结果并不是实验室的理想状态,而是安徽合肥科学家园小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现实。

记者调研了解到,尽管“地热能建筑”在新能源建筑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受制于投入成本、技术运行等因素,其技术标准仍相对滞后、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为此,基层呼吁从提升行业“门槛”、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壮大行业企业等方面入手,尽快提升我国“地热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水平。

“浅层地热能建筑”节能优势突显

浅层地热能,是指地表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中吸收太阳能、地热能而蕴藏的低温位热能。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了浅层地热能作为冷热交换源,通过能量转换,为建筑物提供绿色清洁的空调系统。

“简而言之,就是改变了传统空调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原理,转而利用土壤等地下热能‘四季恒温’的特点: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抽’出去,释放到地能中,完成热交换。”合肥科学家园小区基建办主任曾杰说。

作为合肥市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在科学家园小区内,720个深入地下100多米的钻孔中,每个钻孔中都埋入了1个双“U”形管道,通过闭合水循环,将恒温的地热能与小区1200户家庭住宅内的室温进行“置换”,使居民家中达到“冬暖夏凉”的舒适效果。

曾杰告诉记者,这套地源热泵系统已经运行四年,运行费用主要包括水、电、维修保养、人员工资等方面。其中,设备的电费占80%-90%,每年的总成本大约200万元。“但如果采用传统中央空调的话,光电费就至少要翻一倍,效果还要打折扣。”他说。

“与传统燃煤、燃气供热相比,采用地源热泵的中央空调系统每消耗1千瓦能量,可以得到4千瓦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加上运行维护费用低,综合节能超过50%,甚至可以达到70%左右。”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能效测评所副所长沈念俊说。

2013年以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安徽省地质资料库、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黄山华茂国际大酒店、黄山香茗酒店徽商中心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项目进行的调研实测显示:

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相对于普通空调可减少污染物排放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可减少污染物排放70%以上。同时,夏季减少了冷却塔的飘水损失,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冬季无燃烧过程,对终端用户来说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上述4个项目相对于普通空调可节约用电40%以上,能效比高于常规“电制冷机组供冷+锅炉供热”系统20%--30%,高于风冷热泵系统约30%--40%,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近60%

浅层地热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效果同样显著。在天津宝坻区,该市首个大规模集中供热地源热泵项目于2013年投入使用,取代了原有的两台20吨燃煤蒸汽锅炉,整个园区实现供热15万平方米。据测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吨,氮氧化物29.4吨,烟尘排放19吨。

从全国来内看,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增强型地热能理论资源量更是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大致相当于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多万倍。目前业内一致认为,浅层地热能平均利用系数是风电的34倍、太阳能的45倍、生物质能的1.5倍,在可再生能源当中属于优质能源。

地源热泵行业巨大潜力尚待发掘

记者了解到,作为发展建筑新能源应用、实现“浅层地热能建筑”的主要方式,瑞典等北欧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地源热泵技术;而国内,这项技术从2003年开始市场萌芽,2013年,我国地源热泵行业产值已达到350亿元。

1995年全国地源热泵应用面积为4000平方米,1999年达到6万平方米,2000年是10万平方米,2009年为1亿平方米,2013年达到3亿平方米。”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此前公开发布的一组数据也显示,我国地源热泵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统计,我国现有5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近7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建筑新能源应用市场巨大。

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部长韩非告诉记者,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的地源热泵设施设备已走向成熟,可以做到与建筑本身同寿命,施工成本也逐渐下降,目前已较最早时期下降了约20%

尽管“地热能建筑”在新能源建筑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记者在各地采访中发现,受制于投入成本、技术运行等因素,其技术标准仍相对滞后、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内对浅层地能资源调查和评价还不够全面,技术、标准及产品体系建设也刚刚起步,动态监测和建筑物的能效检测缺乏,且由于产品认证制度、责任监管和产品淘汰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安徽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叶长青介绍说。

一些地源热泵行业企业也表示,当前,地源热泵系统科学评价体系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都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国家地热泵产品制造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也不够完善,二者不能有效统一。

为此,基层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建议,未来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浅层地热能应用计划,提升行业技术标准。特别是对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地源热泵市场,严格规范管理,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完善技术规范,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技术标准或规范。

叶长青等基层干部还提出,要加强闭合监管,推进浅层地热能项目的集成示范。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等形式,强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浅层地热能应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测评等建设全过程闭合管理。在条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区,可统筹规划,扩大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完善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集成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的政策法规。

亟待实质性扶持政策

作为国内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较早的城市,合肥市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相关项目,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就是太阳能光伏和地源热泵。“但主要受制于投资成本,利用浅层地热源的地源热泵技术至今依旧是鼓励性推广。”合肥市住建委科技处处长肖方初说。

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上地源热泵的市场份额不足7%。尽管各地均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给予使用地源热泵的企业和项目资金奖励与补贴,这也成为地源热泵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大推动力,如此前财政部与住建部就曾联合发文,对地源热泵应用工程提供资金补贴,但对市场的“撬动”作用依旧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源热泵初投资成本太高,初期推广困难。

安徽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增量成本约为350--400/平方米,而增量成本回收期平均为6--9年,初期资金量大,后期收益慢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建设单位积极性。

“从前期投入上看,地源热泵由于技术和施工的特殊性,标准高、投入高,相对于普通的国产中央空调来说,也要多投入大约30%。”韩非说。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浅层地热资源丰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民对建筑性能和节能方面的要求都将逐步提升,而传统空调、采暖等使用方式,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并因燃煤等资源利用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环保问题,特别是对南方既有建筑的改造上,地源热泵的改造方式相对简单易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为此,国家要在适合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地区出台实质性扶持政策,大力提倡应用。

如为了突破地源热泵等浅层地热源应用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等障碍,国家应拿出专项资金,结合河北、北京、天津等多省市相继出台的激励政策和成绩经验,加大对浅层地热项目的扶持,给予一定节能补贴。

采访中,诸多受访对象也提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推广普及最终仍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因此还需通过各种市场化手段打开“销路”,促进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一是创新发展模式,调动供需双方积极性。二是补齐产业链“短板”,促进行业升级。三是鼓励和帮助行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对接”,围绕浅层地热能行业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有关《瞭望》杂志:

 

《瞭望》(Outlook Weekly)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是新中国最早的新闻周刊,也是瞭望周刊社旗下系列新闻刊物的旗舰。1981年4月由穆青主持创办,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从“中南海纪事”专栏起步,独家发布来自中国高层的第一手新闻资讯。发展至今《瞭望》周刊在海内外形成了高素质、有影响力的稳定读者群,社会发行量一直位居中国内地新闻类周刊的首位。曾两获国家期刊奖,被中央主管部门誉为中国新闻期刊的旗帜。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Andy

 

 
标签: 地热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