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绿建十年的启示

   2015-08-20 经济观察网7420
核心提示:新加坡是全球最早开始建筑绿色化的国家之一。在新加坡街头,你经常可以见到建筑外立面上布满绿色植物,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在这
   
      新加坡是全球最早开始建筑绿色化的国家之一。在新加坡街头,你经常可以见到建筑外立面上布满绿色植物,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在这个位于热带常年高温的小国里,从超市到学校,从场馆到酒店,到处都是经过细心设计、严格考核的绿色建筑,这些建筑与环境的配合,不仅让新加坡得来花园城市的美名,更为它带来了绵延后世的经济社会效应。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生。数据显示,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不仅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大减少,还能显著提高建筑项目的商业价值。

      中国的绿色建筑市场方兴未艾,财政部和住建部提出到2020年,绿色建筑将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而目前中国绿色建筑仅占总建筑比重仅约1%,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绿色建筑在新加坡已经成为标准和规则,但在中国还存在诸多问题——新建面积占比低、既有建筑难改造、制度设计待完善……按照住建部提出的目标,2015年年底前,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亿平方米,中国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绿色建筑大国。没有人怀疑中国的能力和速度,但在绿色建筑方面后知后觉,且社会认同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中国亟需一些外来经验。

      新加坡绿色建筑计划开始于2005年,当时新加坡建设局(BCA)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志认证(Green Mark),2008年起,这一认证成为所有新建建筑以及部分既有建筑的强制认证,考核的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方面,该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80%的建筑为绿色建筑。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经济发展情况,中国和新加坡都存在巨大差别,但在绿建筑领域方面,作为“先驱者”的新加坡显然能为迫切需要在“和谐环境”方面做出成绩的中国提供普世的经验和价值。

      首先,“萝卜+大棒”是新加坡典型的管理方式。新加坡专门设立了规章制度及立法来推动绿色建筑的推广,这些强制的规章和立法对其绿建发展至关重要。

      经过三个绿色建筑蓝图的推进,目前在激励政策方面,新加坡推出了1亿新加坡元的“既有建筑绿色标志奖励计划”、2000万新加坡元新建建筑奖励以及500万新加坡元绿色设计奖励;另一方面,针对私人开发商,新加坡政府推出“绿色标志建筑面积奖励计划”,超金级绿色建筑可以获得最多1%、不超过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奖励,而白金级绿色建筑可获得最多2%、不超过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奖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萝卜”。

      在“大棒”部分,新加坡对绿色建筑最低要求进行立法,对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作出严格规定。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新建建筑申请不予批准,对于已有建筑则每三年进行能耗审计,确保制冷系统效率满足能耗要求。

      中国幅员辽阔,强制推广难度非常大,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区其实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式,辅助以对新建筑和既有建筑的相关立法进行规范,加上绿色基金、贷款等经济激励,慢慢将成功经验全国推广。今年1月1日实行的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标准将从过去的引导,逐步扩大到强制,强制范围也要逐步扩大。但绿色建筑评定的“设计标识”类别依然存在。这就仍为绿建认证留下空子,大部分的开发商在取得了设计标识后,不再申请运营标识,“纸上谈绿”的情况因此难以根治。这一点可以参考新加坡Green Mark的认证程序,建设完成之后持续对建筑能耗进行跟踪,动态评定其绿色等级。

      第二,对技术进行全盘平衡考虑,与本土国情结合。新加坡在绿建推广过程中最高的指挥原则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生态环境,技术和原料都要以此为最高标准。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和开发商会在项目前期,对各个责任方进行“整体设计”,从立项、规划到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中运用的技术进行全盘平衡考虑。

      中国可以借鉴的是,首先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绿建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机构专业性,注重对绿建人才的培养,实现整体作业和协调作业;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与地域现实的融合点,不能为绿色而绿色,正如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许麟济所说,人性化才是真正的绿色。

      第三,公众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为了让业主、开放商等了解绿色建筑对市场各方是互惠互利的,新加坡政府花费了很大时间和人力成本。

      十年前,新加坡建设局刚刚推出Green Mark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时,开发商同样不买账。新加坡建设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和研究,用数据告诉开发商,那些获得认证的建筑,除了能节省大量成本之外,且商业价值有显著升高。

      新加坡会用类似的案例,把权威机构的成本效益分析公之于众,一点一点教化,一步一步培养,最终形成了全社会对绿建的高度认同,大大刺激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已经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责任意识氛围,大型开发商和公司机构都意识到履行绿色建筑标准之于社会的意义和之于自己的利益共生共长。

      中国目前在绿建领域遭遇的问题,新加坡也曾经历过,但是新加坡政府在管理、学界在技术、公众在意识上的多方位努力为这个弹丸之国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道路。中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条捷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绿色建筑能在中国结出多大的果实还有赖于日积月累的功夫。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alfa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