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尝鲜8.5万亿绿色信贷? 分食能力待考

   2015-09-28 人民网-银行频道9490
核心提示:  在环保行业受热捧,以及监管部门力挺之下,绿色信贷成为近些年来银行业务的发力点。  记者获悉,近日广发银行上海分行宣布

  在环保行业受热捧,以及监管部门力挺之下,绿色信贷成为近些年来银行业务的发力点。

  记者获悉,近日广发银行上海分行宣布和上海市能效中心进行合作,由能效中心推荐贷款客户,推出合同能源管理金融产品,以未来收益权质押进行放贷。

  “绿色信贷同业都在做,国家也在倡导”,广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王涛告诉记者,广发总行对上海分行项目安排了不低于2亿元专项信贷来支持。

  据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估算,在绿色信贷方面银行未来5年将面临8.5万亿元的市场蓝海。尽管目前绿色信贷盈利尚不够强劲,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经济“新常态”中,银行都在提前布局,期望将该领域培育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也将其作为应对市场利率化后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支撑,不过能否收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待考量。

  银行尝鲜8.5万亿绿色信贷

  自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央行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全新信贷政策后,我国绿色信贷就此起步。

  数据显示,近些年银行绿色信贷占比虽然未破10,但增长迅速。据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6.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67%,占其各项贷款的9.11%。

  “环境治理的迫切要求,使得北京乃至整个京津冀成为绿色融资需求最旺盛的地区。”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院长胡海峰表示。该行北京分行成立不到一年,三分之一的贷款贷给了绿色环保产业,发放贷款13亿元。

  而建设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5998.4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6.32%,较年初新增1127.32亿元,增速23.15%。

  据马骏此前介绍,未来5年中国每年至少需要绿色投资2万亿元,而政府的财政预算只能拿出3000亿元,其余的则需要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来激励民间资本投入环保行业。按此计算,银行未来5年将面临8.5万亿元的市场蓝海。

  政策方面也是东风频吹。在今年2月,银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能效信贷指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强调银行可通过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以及发行绿色金融债等扩大能效信贷融资来源的方式,引领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倾斜。

  银行分吃“蛋糕”能力待考

  能不能分食8.5万亿元绿色信贷蛋糕,对银行提出了相当高的专业要求。绿色信贷缺乏统一的标准,项目本身又存在周期长、准入门槛高、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风险高等特点。

  以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的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模式为例,王涛向记者介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依靠用人单位节能项目所节约下来的收益,来跟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分享,本身收益比较窄,期限又长,通常在五年左右,甚至更长,而银行又以未来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这就带来未来还款的不确定。”

  “银行更愿意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会加大银行贷后管理工作。而且未来用人单位经营状况好坏,主营业务是否持续稳定,都是困扰因素。”王涛补充道。据此,在风险控制上,广发银行首要的就是考虑客户准入,借助上海能效中心来把握客户资质。

  更重要的是,因为缺乏操作标准,目前银行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各自推出产品,难以确定是否为真正的“绿色”信贷产品,资金是否流向了需要的环保产业,也即“绿色信贷实施无目标、考核无依据、奖罚无尺度”。

  此外,发展绿色信贷,对中小银行来说还有信贷规模限制。凡此种种,尽管绿色信贷前景广阔,但目前来说总体规模还是偏小。

  胡海峰也坦承,“绿色信贷不是那么好放的,首先得了解哪里最需要,需要多少”。也就是说,绿色信贷首先对银行的环境风险识别能力、绿色评级能力就提出了考验,需要基础工作来支撑。

  据了解,由央行牵头成立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正在建立绿色评级和绿色征信体系。该小组指出,这是绿色金融的核心、基础性工作。有了对项目和融资企业的绿色评级,把评级结果运用到征信系统中,就可以比较科学地评估项目的环境正外部性,为银行贴息、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未来绿色信贷要想收获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尚需各方合力支持。目前,央行正在起草绿色金融债的指导性意见,绿色信贷有望再获支撑。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liu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