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峰会凝聚产业发展共识:创新驱动绿色建筑发展

   2016-08-26 地源热泵网张红平 付雷4690
核心提示:日前,在2016中国建筑节能技术与绿色地产创新发展峰会上,住建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有关建筑业领域的专家,与来自全国众多的建

      日前,在2016中国建筑节能技术与绿色地产创新发展峰会上,住建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有关建筑业领域的专家,与来自全国众多的建筑企业家,分享建筑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思考。

      绿色“冲击”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由于建筑能源消耗、大量的碳排放以及拆毁产生的不可降解建筑垃圾的增多,使能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资源快速枯竭和环境大范围退化,大力发展和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对中国建筑产业的发展,并对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一直保有高度敏感。在《为了我们看得见的未来——升级绿色建筑发展的再认识》主题演讲中,她说,“当前资源短缺的严峻压力给建筑提供升级和进步的机遇。必须反思工业文明不断向自然索取满足需求的惯性思维,转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方式,改变建筑业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方式,并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当前,建筑产业与其他所有产业一样,正遭遇“绿色工业革命”的冲击。绿色工业革命,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建立在自动化、数字化和物联网等多重技术叠加基础之上的革命,将推动生产过程与终端产品的智能化,资源配置将更为精准高效,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污染与能耗。

      不久前,在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环保产业过去所熟悉的污染问题、当前的主流环保业务,或许都将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在绿色工业革命的“冲击”下消失。那么中国的建筑业过去所熟悉的污染、能耗以及发展模式,是否也将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在绿色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而消失呢?

      “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摒弃粗放型增长的建设模式,改变资源、能源的利用方式,全面升级绿色建筑发展,这是必须要走的路,而且刻不容缓,也是每一个建筑从业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孙英如此说。

      建筑产业的未来属于创新者

      实际上,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宅技术委副主任、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孙克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思考:未来的绿色建筑,需要建筑产业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建筑?

      孙克放向业界指出,纵观中国的建筑产业,既有高品质的建筑服务供给不足,也有建筑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性不够,许多问题都将给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敏锐捕捉到这一问题的孙克放,其实早已对眼前的“冲击”有了应对之道。

      他在《建筑装配化和装修产业化必须并驾齐驱》主题演讲中,并通过屏幕画面展示世界上的北欧等国家建筑精品来看,他给出了他的答案。“人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对于建筑来说,长寿,是最大的‘绿色’。百年建筑,要工匠精神,要技术创新,不能花架子、随大流、一刀切。”而从他对朗诗绿色地产等建筑企业的肯定、褒扬中,又可以进一步挖掘出这句回答更丰富的内涵。

      在有关单位组织举办的推进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活动中,他在谈及绿色建筑未来发展的重点,着重在提高人居生态健康环境与提高绿色建筑水平相互和谐发展的层面上,与大家分享。他关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建筑创新性企业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创新企业的色彩。创新的力量,将可能爆发在每一个绿色建筑创新的环节中。

      这次分享中,与会的建筑业企业家,悉心聆听他的建设性意见,在众多的企业家现身说法中,很多技术创新以及建筑模式、方向等,大家不谋而合,形成共识。事实上,中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建筑峰会上,释放了共识和活力,更加有利于众多行动派企业家投身未来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和创新中。

      与时代同行

      如今,在国际上,提出净零能耗建筑的定义。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制订超低能耗和净零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和政策。这一明显的信号,透露了超低能耗建筑正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新趋势。

      专家说,我国不乏采用“少人工,多天然”的“被动优先”理念的传统建筑,从苏州的绿色园林到西双版纳的竹楼,都是因地制宜、低碳环保的典范,都具有顺应自然的绿色大智慧。或许,在今天这个由绿色产业革命冲击的绿色建筑时代,更吸引建筑企业注意力的,依然是做好市场推广和营销,以便更加“牢固”地把握眼下的市场。

      但通过这次建筑产业领域的节能与创新发展峰会,令人可以窥见到,趋势开始转向了。中国的绿色建筑产业环境中,企业的发展动力,正在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核心技术能力的价值日益凸显。如何顺应好这一趋势,“主动优化”现代建筑,提升现代生态建筑产业水平,将成为每一个企业的考题。

      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报,更有智慧的付出,更可能赢得时代的眷顾。中国的建筑产业的未来正在走近,谁可以脱颖而出?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lz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