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技、产业、民众共同发力。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根据规划,安徽将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于空气质量的治理,将延伸出全新的产业链。
下午三点,北一环财富广场的天桥下,穿着橘色工作服的宇汝金把他的“大块头”雾炮抑尘车停在路边,并爬上车尾查看喷洒设备。
在卡车尾部,一尊“大炮”矗立在眼前,它的底座,则是一个长方体的水箱。“这台车有两个发动机。”宇汝金告诉安徽商报记者:“一个是驱动车的,一个是驱动这个喷射炮的。”
喷雾抑尘车采用水雾除尘的方式。将压力水通过喷雾器,在旋转或冲击的作用下,将水流雾化成细微的水滴喷射到空气中。水滴与空气中的尘粒结合,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最终抑制对呼吸道有较大危害的小颗粒粉尘扩散。
宇汝金以前开的是洒水车。“洒水车对着地面喷,抑尘车则是对着天空喷。”他开动抑尘车,车尾的炮口喷射出二十多米长的水雾。宇汝金每天8小时开着抑尘车,行驶在庐阳区的大街小巷。
宇汝金的工作强度和合肥的空气质量直接相关。“雾霾一来,领导就说,加加班吧。”他告诉记者,空气差的时候,他早上六点就上路了,一个小时去取水点换一次水,一直要干到天黑。
两类区域需要宇汝金重点光顾:“一是建筑工地,主要就是2号线和3号线沿线;二是拆迁之后周边区域扬尘较大。这些位置每天都要反复扫街。”
庐阳区城管局环卫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年底购入这台抑尘车以来,效果不错。“目前庐阳区就这一台,几乎每天都全负荷运作。”“你知道,我们这样的特种车辆,在路上走得慢,而且还喷水,好多群众不理解。但我工作的动力就是让合肥的空气质量有所提升,这样大家都会得益。”宇汝金说。他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从后视镜瞥到阳光洒在水雾上散发出彩虹的光辉,“太美。”
在合肥,越来越多的新装备投入到空气质量的改善之中。去年,庐阳区有关部门使用无人飞行器在三十岗查看秸秆焚烧。据悉,当地成立了6支民兵秸秆飞机检测分队,不定时起飞,遥控巡逻监测秸秆焚烧情况。
新能源:超级工厂投建地源热泵
如何治理雾霾,大气污染防治如何展开?溯本逐源,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再加上末端的综合治理,才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从各地陆续发布的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来看,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燃煤、扬尘等都为常见因素,针对常见因素加强治理,合肥各区都在强力推进。
2016年6月,在合肥蜀山区上班的吴咏梅没有开车上班,而是选择坐公交出行。“现在合肥的空气质量不好,这是个综合问题。但从根子上说,还是排放太多的原因。”吴咏梅告诉记者。
吴咏梅所在单位一直用LED电子屏幕滚动宣传宣传节能环保生活理念;倡导工作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停开公共场所照明等。“有一些习惯正在慢慢养成。”吴咏梅告诉记者,“比如开空调要关闭门窗、每天下班后关闭办公楼各楼层空调电闸,第二天早晨上班前才开启空调电闸。”
在合肥经开区每年的公共节能宣传周期间,单位各办公室关闭照明,会议室灯泡减半,走廊、大厅、食堂、办事大厅及卫生间等处的灯泡、灯管仅保留30%的照明;晚间办公楼外墙灯饰全部关闭,路灯、停车场灯光照明保留30%。
要想治理空气污染,不仅要“减”,还要“加”。减得是煤炭消费、加的则是天然气等非石化能源的比例。
提到工厂,人们的脑子里恐怕会浮现出密布的管道、长长的流水线和轰鸣的机器。而江淮纳威司达新发动机生产基地却以“超级智能”和“超级环保”,改变了大家对工业制造的固有认知,也为“超级工厂”给出了准确的定义。
据悉,江淮纳威司达投资5000万元建成国内最大的工业厂房地源热泵系统,以大地或水为冷热源对建筑物进行冬暖夏凉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机组冷却效果优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高,可以节约30%至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1kW的电能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5kW以上冷量。
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包括办公、生产制造在内的整个企业的四季温度调节,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和工位送风装置。地源热泵系统将室内空气送入地下100米深处进行冷热交换,再送入各个区域。与传统的空调相比,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可降低能耗30%。“江淮纳威司达发动机基地是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绿色工厂’标准建设的,采用了循环利用、集中管理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最少消耗、最少排放。”
新产业:“环保服务”构建产业链
合肥经开区环保分局监察二科的王继华去年进环保局工作,他的工作感受就一个字“忙”!
“现在对企业盯得很紧。这么说吧,高污染企业在我们区根本活不下去。”王继华告诉记者。目前,经开区对于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日常监查采用“双随机”——企业随机、检查人员随机。
经开区环保分局另一位负责人则透露:近年来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产业项目,都被拒之门外,其中不乏投资额达34亿元的大项目。“招商引资中严格进行环保评估,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得入区。”
与此同时,环保产业正在我省崛起。 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根据规划,安徽将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7月,在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带动下,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838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较快增长。
大气污染的治理,本身就将衍生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记者获悉,《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即将出台。未来六年,合肥不仅将用新技术解决一批老百姓关心的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其中,汽车尾气一直被认为是目前大气污染的元凶之一。规划显示,为了缓解大气污染,合肥市将在未来六年,研发推广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和设备。
目前,合肥市主要研发方向有两大块。合肥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种是机内净化技术,比如装配废气再循环装置,或者延迟点火,都能削减尾气污染。另一种方式则是机外净化,“可以安装催化转化器等装置,对排出的气体予以净化。”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推广,合肥市将控制高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污染。
此外,工业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规划称,未来六年,合肥将通过脱硫脱硝等高科技设备,来削减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合肥还将开展燃煤汞污染以及其他百姓深恶痛绝的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研究,让市民免受此类污染物的侵扰。
与此同时,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服务”又将构成另外一条产业链。 2016年6月,“合肥环境技术服务联盟”揭牌仪式在高新区环保产业园举行。该联盟是由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办公室倡议,由国内外几十家环保公司和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服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一个综合性环境技术服务平台。该联盟将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技术服务机构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和平台,以“水治理、环保监测、环保咨询、环境监理、表面处理”五大产业分联盟作为依托,既为企业提供系统化的环保技术服务,又为环保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