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国际主流议题的大背景下,从煤炭行业转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的能源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并在逐步得以落实。
早在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多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其中,《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使得2016年成为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是改革重点。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2016年我国全年煤炭2.5亿吨的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煤炭产量在2016年全年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将是继续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攻坚之年和革新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这基本为2017年煤炭去产能定下了基调。国资委要求,2017年中央企业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73万吨。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是2017年的首要工作重点,将关闭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左右。有着“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省计划2017年关闭煤矿120处,化解过剩产能1500万吨。湖北更是首个提出在两年内关闭全部煤炭生产企业,这意味着其后续还将退出约1200万吨的产能。
按照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部署,2017年将更加坚决淘汰一批规模小、污染重、成本高、安全无保障的绝对落后煤矿,更加严格控制和依法依规处置在建手续不全煤矿和涉嫌违规煤矿,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未批先建、超能力生产等违规行为的治理力度。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就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去产能所带来的职工再就业问题。
针对从2016年开始的因供给侧改革和产能压缩而出现的煤价狂奔乱跳的现象,近日国家发改委又有新举措。国家发改委、铁总与中煤协会等相关部门签订相关协议,对产运需三方的中长期合同加以约束和保障,共同参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工作。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资金、具体操作规范等诸多方面对煤炭去产能提出了要求进行了保障,2017年煤炭去产能的力度是只增不减。预计2017年的煤炭去产能的量仍有可能在1.5~2亿吨之间,预计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与2016年相比大体持平。
随着煤炭行业转型,我国应转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当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风投资金关注的新能源或清洁能源主要有兰炭、核能、风电项目、太阳能利用和光伏产业。
众所周知,“煤炭”是导致雾霾天的元凶:推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采用洁净煤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积极推广兰炭等洁净煤的使用。专家介绍,兰炭是经干馏热解制成的固体炭质产品,是具有高固定炭、高比电阻、高热值、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等特点的清洁能源,在减少大气污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推广兰炭是京津冀雾霾治理的有效手段。
兰炭可大幅度减少直接燃烧煤炭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更有利于空气质量。粗略估算,京津冀每年民用煤约3600万吨,如果全部替换成兰炭,将减少向大气排放约24万吨的二氧化硫和约18万吨的氮氧化物。2016年,北京市将兰炭及兰炭型煤纳入农村优质燃煤范围,对更换为符合标准的兰炭的,按照200元/吨标准进行奖励。业内人士认为,京津冀三地应以兰炭及其制品替代散烧煤为方向,协调各地参照洁净型煤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同时积极引导兰炭的推广应用。煤炭行业自身更寻求突破,改变传统交易模式,建立一张有效的网络:连接上下游以及金融服务;促进更便捷的电商交易模式。
核能源是一种令人关注的清洁能源。核能源是零排放,不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治理气体排放方面最为理想。然而,它引人关注的另一方面是它的安全风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都给业内人士和附近居民造成巨大危害。我国核电发电量与核发电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大,随着核安全方面的技术进步, 核电发展受到青睐,中国和核电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河南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等地将建核电项目。
其它清洁能源包括风电项目、太阳能利用和光伏产业等,其中光伏产业尤为值得关注。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先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很快,光伏应用产品型态逐步多样化。2017年,通过充分利用政策、自身产业配套及技术、规模、成本等优势,光伏产业的竞争力仍将获得进一步提升的机遇。光伏水泵、光伏路灯、光伏树及光伏消费品、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品等都将有望得到发展,不断扩大产品规模。
综上可见,煤炭行业要继续升级转型;而在未来的几年内,各级政府已经决心扶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家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并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专业人士可以努力争取能源转型创新基金,投资者可以抓住机会,在中长线做多核能和光伏产业。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责编: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