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热能源开发兴起于70年代初,由于它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发展小而逐渐替代不足的发电能源,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地热能市场需求不断加大。
地热能开发以京津冀为主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2017-2022年中国地热能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表明,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万亿吨标准煤,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埋深在3000-10000米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我国地热能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供暖需求的增长,集中供暖将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各省(区、市)面临着压减燃煤消费、大气污染防治、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等方面的要求,给地热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制冷)包括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MW。
《规划》提出,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
参与编写《规划》的中石化新星公司副总地质师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分析了京津冀占比高的原因,他认为,京津冀地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且技术成熟。
2017年我国地热能行业市场:开发以京津冀为主
京津冀地区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冀中坳陷与沧县隆起,独特的构造演化特征成就了京津冀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北京有10个地热田、天津有8个地热田,河北省有30个地热田。这些地热田在平面上连片分布,为规模化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显示,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其中浅层每年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9200万吨;水热型年可开发量折合2.5亿吨标煤),相当于京津冀2014年燃煤消耗总量的94%,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18亿吨。
供暖市场方面,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512人/平方千米,高于全国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千米,化石燃料消耗量大,化石能源消耗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太行山、燕山环绕,大气环流不畅,这是导致该区频发大范围雾霾的重要原因。地热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不产生污染物。地热供暖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条重要的路径。
刘金侠介绍,经过40余年的开发利用,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先进,培育了中国石化、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恒有源等一批有实力的地热勘察开发利用企业和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热勘察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供暖发电缓解雾霾问题
依照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非化石能源从2015年到2020年要增长3个百分点,而在我国首次编制的“十三五”地热能发展规划中,地热能占比将达到1.5%,比目前的0.5%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非化石能源今后五年的3个百分点增幅中,地热能将占1/3,说明地热能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中的贡献十分巨大。
我国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治理10条”,就目前来看,我国采暖用的燃煤锅炉,特别是大量的农村散煤是造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原因。地热能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地热能替代的是散煤和生活锅炉,国家颁布的采暖锅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排放标准分别是电厂锅炉的4倍、4倍和2.5倍。
据测算,1吨散煤直接的污染物排放是1吨工业燃煤经集中减排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十几倍。相对于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替代燃煤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地热能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散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发展地热能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意义将更加突出。
责编: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