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即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去年的7.2%。
这组数据是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10月23日召开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提供的。李干杰说,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增长是否矛盾?针对这一问题,李干杰表示,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两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等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中央环保督查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们在推动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过程中强调,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把它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 李干杰表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对一些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厂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也要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严重污染环境、整治没有任何希望的,才最后关停关闭。
李干杰说,正是因为这种策略和方法,环保工作得到了企业和地方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过去这段时间相得益彰,环境保护在加强、环境质量在改善的同时,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影响。
以中央环保督察为例,李干杰说,中央环保督查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将对重点地区和行业开展机动式专项督察
李干杰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老百姓的事当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三是紧盯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五是充分的信息公开,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收到的举报都向社会公布;六是严肃严厉地追责问责。
李干杰介绍,环境保护部正牵头环保督察,抓紧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首轮前四批环保督查工作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工作做好准备;二是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其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三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准备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目前正在规划当中,可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会出台相关举措,开展相关的专项行动;四是积极指导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国家督省、省督市县。国家督省的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健全,省督市县正在通过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的改革抓紧推进,未来国家和省两级联动,一定会推动这个机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开展攻坚行动 打赢蓝天保卫战
从“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李干杰说,这意味着比过去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这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污染防治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这项攻坚战能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比2015年平均下降18%。同时,还要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的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
据介绍,为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环保部会同10个部门、6个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根据方案,每个地级市都派了一个专家组,专家组到各个市指导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另外,环保部正在推动筹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保机构,准备开展区域环保机构试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许可、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应急。
李干杰表示,整个攻坚行动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并会长期坚持下去。“制定实施的这些措施绝不是‘运动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并且现在看起来这种长效机制还是管用的。”
责编:lj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