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两会代表和委员进行集中供暖的提案。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南方大部分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设计时都没有供暖设施,想要实现集中供暖,就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彻底改造,而眼下扬州市已有所行动啦。
12月14日下午,扬州市宣布《扬州市市区热力管网专项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规划透露:未来扬州将通过市区两大热源厂互为备用,供热管道的“互联互通”,来实现供热管网全覆盖;新建小区或将实现冬季集中供暖,夏季集中供冷。根据《专项规划(初稿)》,扬州市近期目标为建成热网总长度达200公里,蒸汽管输能力达到1200吨/小时;远期目标为建成热网总长度达400公里,蒸汽管输能力达到2000吨/小时。到2030年,扬州市要基本实现供热管网市区全覆盖。
据了解,目前扬州市区已有供热企业4家、热用户200多家,供热范围达100平方公里左右,“互联互通”后,统筹热网的建设和投资主体可以减少重复建设,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对各区和功能区的区域规划和用气企业布局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跟市民最为直接的关系是,规划为在扬州市区实现居民小区冬季供暖、冷热联供试点和逐步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扬州的这一举措,是否预示着未来南方实行冬季集中供暖将成为可能。
中国的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近年来,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话题一直被争论不休。究其原因,南方无法集中供暖的主要因为冬季供暖季短、能源消耗大、房屋改造成本高、湿度大热量流失多等原因。但随着南方气候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南方地区的大面积雪灾和此后冬季极端天气的增多,这个维系多年的冬季供暖机制不断受到质疑。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低于5摄氏度的天数会经常超过90天。
那南方究竟如何在冬季取暖呢。燃气作为能源容易实现分散的采暖,是一个可行的替代技术。但若在广大的南方地区全面推行燃气采暖,冬季能否保证燃气供应将涉及到国家的能源政策和供应能力,已经采用燃气采暖的用户也在抱怨太贵。另一种可行的也是正在被大量采用的方法是电采暖。但电热转换的效率低,不利于节能环保,要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电费的支出也是难以接受的。
实现电采暖的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热泵技术。热泵的第一个好处是节能。与直接把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电热器件相比,采用热泵供暖的电耗仅为前者的1/2—1/4,可以大大节省电费,实现了节能减排,也减轻了电网的负荷。热泵的第二个优点是冷热两用,对于夏季普遍需要空调的南方地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
2016年,湖南省发改委公布了《湖南省“十三五”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十三五”规划期内,湖南14市州开展42个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预计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2040万平方米。
2017年11月17日,随着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滨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和洋湖生态新城智慧能源中心启动集中供暖,以湘江水为能量源的“空调”,开启了湖南的集中供暖模式。这个处于地表以下、紧邻湘江的能源站源源不断向周边住宅输送着热量。该中心采用的水源热泵技术,使湘江水成为片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和北美开始投入实际应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得到迅速推广,现在已是成熟的技术。近年来由于全世界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地源热泵技术受到许多国际机构和政府的重视。
专家指出,单纯从气温来考虑供暖并不科学,一般来说,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而南方的气候普遍比较潮湿,受强冷空气影响,冬季又阴又冷,实在难熬,这种用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在未来,随着地源热泵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南方实现集中供暖可以说指日可待。
责编:wjy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