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北京规划展览馆的门,参观者就可以看到一个模型——一个展示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的工程部署的模型。北京市地勘局副巡视员郑桂森告诉记者,这个平台也汇集了各地质专业领域成果,体现了地勘部门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提出的城市地质基础支撑体系的重要作用。
郑桂森说,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实施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就是在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做减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设置生态环境红线。总体规划修编一共28个专题研究,北京市地勘局参与了其中7项专题,提出了地质基础支撑体系研究,附了19张图,提出了30余条建议,大部分被采纳,凸显了地质基础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地质工作者的信心和自豪感。
新版总体规划批复以后,北京市地勘局紧紧抓住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下的城市地质工作。郑桂森说,新版总体规划批复中的20年规划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时间相吻合。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治理大城市病、新能源应用、环境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部门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充分利用地热“两能”,提升城市宜居程度
“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北京的地热资源很丰富。”郑桂森说。根据《北京市地热资源2006年~2020年可持续利用规划》,在北京平原地区深度3500米以内、出水温度大于50℃的地区划分出相对独立又有一定水力联系的10个地热田,面积约2760平方千米。落实新版总体规划,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目标,治理空气污染,降低碳排放,充分利用地热“两能”是有效途径之一。郑桂森建议,尽快开展进一步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他说,现在距10个地热田的确定已近20年,如今科技水平已有很大进步,勘探开发技术也有了较大提升,在市场行为中对地热资源情况不断有新发现,如采育地区打出110℃地热水改写了北京地区只有低温地热的说法。是否还会发现新的地热田、已确定地热田的规模、储量和质量等是否会有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做工作。因此为了准确掌握地热资源分布状况、地热能可再生资源量等问题,需要尽快加大投入对小汤山、东南城区、良乡等勘查和开发程度大的热田进行定期评价,开展地热回灌、采灌均衡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对京西北、天竺、双桥、延庆、李遂等近年来开采规模增长较快的热田进行重点勘查评价;对后沙峪、凤河营等热田安排适当的地热勘查,对其他区域结合市场需要进行地热勘查评价;采用创新算法对地热能可再生资源量进行评价,重新评价北京市地热能用于供暖的资源承载力。
郑桂森认为,要加强科技攻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综合开发利用地热、浅层地温能资源。充分发挥地热资源能源属性,提倡取热不取水,逐步调整地热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以“只取热少耗水”的能源利用方式,结合热泵技术可实现回灌的地热梯级利用供暖项目,支持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地热利用,适量发展高效低耗的休闲健身项目,控制发展单一洗浴等纯消耗性项目;建议进一步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热物性参数、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耗等方面研究,为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考虑到北京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水资源的稀缺性,建议在既适宜地下水地源热泵又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区域,优先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谨慎发展地下水源地源热泵,提高浅层地温能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重点在地热、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建筑利用条件优越、建筑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区,规模化推广利用地热、浅层地温能。鼓励具备应用条件的城镇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同步推广应用热泵系统,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热泵系统,鼓励既有燃煤、燃油锅炉供热制冷等传统能源系统,改用热泵系统或与热泵系统复合应用。
责编:lj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