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虽然对于光伏和风电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但总体来看,光伏发电、风电、核电、地热能、氢能等领域不断迎来发展良机。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1/3。在技术创新支撑下,可再生能源系统高效、稳定、规模化应用未来前景广阔。
与可再生能源或简称新能源的一系列能源相比,传统能源的代表火电,2017年的利润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称,2018年将持续推进中国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清洁能源消纳、煤电企业经营困难及保障清洁发展能力弱、核电发展停滞等问题,继续加快推进电力改革,扩大电力市场化电量比重,努力实现电力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上仍占主导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但新能源的发展,在我国也并未停滞。”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 2018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清洁能源转型重要目标是,2018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7.4 亿千瓦左右。
而这也意味着非化石类能源2018年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其实,有很多非能源领域的企业已经进入了新能源这一领域。
以国外企业为例,去年,采购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包括了谷歌和脸书等高科技企业、康明斯等重工业企业以及通用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甚至啤酒业巨头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也积极签约了两个可再生能源采购项目,包括一座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大型风电场。这些企业和它们的伙伴们在去年共签约可再生能源项目装机3.11GW,是年度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量历史第二高的水平。
必须看到,这些企业争相采购可再生能源,并不是迫于强制要求,而是因为这有利于他们的企业效益。随着企业买家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签约量超过10GW规模,事实证明可再生能源项目并不是只有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才具备开发可行性。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大型传统能源企业也在加大着对新能源领域的渗透和投入。如:壳牌石油、英国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等传统能源巨头也都如此。这些油气公司已经开始为未来的低碳世界做准备,在重要股东所施加的压力影响下,纷纷将新的投资注入可再生能源企业和新的气候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