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所谓能源效率,就是按照既定的技术发展水平合理地利用能源。对于整个经济来说,能效提升政策的意义在于降低能源消费量,提高竞争能力,促进技术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此外,国际社会认为提高能源效率是治理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提高能源效率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消费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还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经济的能源解决方案。
在经历了十年的增长之后,最近几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2014~2016年间全球GDP平均增速为2.7%),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稳定在3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水平。国际能源署评估认为,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稳定方面,能源效率的贡献率为77%,而其余23%的贡献来自全球能源平衡结构的变化。全球GDP的碳强度及能源强度(即能源效率最常见的指标)呈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从1990年到2016年,上述两大指标均降低了30%左右。
国际能源署预计,长期来看,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即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进程中,能源效率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到2050年,能源效率的提升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8%,其次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2%。
多国已确定能源效率目标
根据巴黎气候协定框架下各国制定的国家自主贡献 (NationallyDeterminedContributions,简称NDC)方案,提高能源效率是治理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国家最需要努力的方向。联合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各国提交的共计117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有107份提到了能源效率(其中有79个国家确定了能源效率目标),89份提到了可再生能源 (其中有55个国家提出了升级版的可再生能源目标)。
能源效率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通常是在国家经济层面或大型的终端能源消费领域(住宅领域、工业领域、服务领域、交通领域)予以综合评估。而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个别能效措施的效果研究则较为少见。这主要是因为能效措施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在各经济部门的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并受到能源平衡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比方说,可以在碳市场引入能效证书、白色证书等能效交易工具。所谓白色证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包括降低生产费用、发展技术等。仅从气候治理的角度衡量能效的意义显然不够全面。
为此,应该对能效措施进行综合分类。以工业部门能效措施为例,可按照六个方面对该领域能效措施进行分类:经济(成本回收期限,使用成本等),能源(节能效果),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废弃物排放量),生产(生产效率),应用(简易程度,成功概率等)与其他流程的互动(对主要生产流程的影响,间接效果等)。使用类似的分类有利于能效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能源效率是否能成为俄罗斯能源政策的中心
目前,俄罗斯正在积极制定本国的气候政策,该政策将进一步落实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其核心宗旨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抑制其增长。不同于多数国家,俄罗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整个经济的能源效率。俄罗斯经济中各项能效指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13年俄联邦总统令批准通过了俄罗斯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以上的目标。2014~2015年间,这一目标已提前完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了近30%。如此一来,通过实施各种措施,再加上过去几年俄国内经济的低速增长和未来几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的放缓,到2020年,俄罗斯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会超过既定目标。
俄罗斯大约有60%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来自于电力和热力能源部门。2000~2015年间,上述部门在实际生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排放量减少了5%,即5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可以说,电力和热力能源生产环节提高能效和减少排放的潜力最为巨大。
电力和热力生产减排主要有两大推手。其一是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传输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升,其二是其他经济部门能源效率提升后对电力和热力需求的下降。
俄罗斯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
俄罗斯提高能效的政策主要是在2014年确立的 “国家2020年前能源效率与能源发展规划”框架下制定和实施的。再往前追溯,早在2008年,俄罗斯就确定了目标———到2020年,国家GDP能源强度要在2007年基础上降低40%,其中通过国家规划措施降低13.5%,通过经济的结构性变化降低26.5%。俄罗斯能源部数据显示,通过实施国家规划,2015年俄GDP能源强度在2007年基础上降低了6%。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低迷,且经济未出现2008年预计的结构性变化,经济的能源强度不太可能实现降低40%的目标。
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俄罗斯经济的能源强度要高出1~2倍 (国际能源署数据),究其原因,主要是俄国内多数经济部门能效较低。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住宅建筑、发电和工业部门提高能效的技术潜力最大。降低这些部门的热力和电力消耗将极大地减少热力和电力需求,相应地也将减少热、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