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热能产业迎重大发展机遇 专家称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18-09-04 人民网7060
核心提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地热产业正处在"十三五"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要从制度、技术等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地热能在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人民网南京9月4日电(记者杜燕飞)日前,由《地源热泵》杂志社主办,《地源热泵》融媒体部、快能帮承办的四季春·2018第十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开放创新,品质未来”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地源热泵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国内外地热能行业专家、学者及地热从业人员等6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微信图片_20180904141059
图为论坛大会现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地热产业正处在"十三五"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要从制度、技术等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地热能在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我国地热能产业迎重大发展机遇 市场发展空间大

      作为非化石能源中的重要一员,地热具有清洁环保、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是一种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

      发展地热能产业不仅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以及对增加就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完成了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31个省(区、市)水热型(中深层)资源现状调查,初步评价了全国地热资源量。结果显示,我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煤7亿吨,大部分土地面积适宜利用浅层地热能,可实现供暖制冷面积326亿平米。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煤1.25万亿吨,年可采量折合标煤18.65亿吨,以中低温为主,高温为辅。

      随着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的落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不断提高,浅层、中深层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绿色清洁能源已经被提到国家发展能源战略的高度,行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短短十年来,地源热泵产业已经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国际上浅层地热能的应用大国,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供热热量,在世界上都排在了前列。这是值得我国地源热泵行业骄傲的事情。”《地源热泵》杂志主编方肇洪表示。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2万兆瓦,位居世界第一位,年利用浅层地热能折合1900万吨标准煤,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京津冀开发利用规模最大。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作为国家层面首个地热产业规划,地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是我国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对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2017年,清洁取暖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地热供暖得到了充分重视,未来将作为可再生能源供暖的首选形式重点推进。2018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 明确指出,未来新区要科学利用区内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城市余热资源,合理利用新区周边热源,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确保新区供热安全。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这一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将极大扩展地热产业市场空间,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而‘雄安新区’的设立,更为我国地热产业带来重要历史机遇。”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说。

      因此,曹耀峰建议,2035年以前,以供暖为主,发电为辅。把握“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 和“雄安新区”等重要发展契机,以地热供暖为突破口,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助力雾霾治理,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地热产业的认知度。抓紧攻关干热岩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为今后地热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可在个别地区率先试点突破,形成示范工程,待条件成熟后再大范围推广。2035年以后,随着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突破,地热供暖与地热发电齐头并进。

      据他测算,“十三五”期间,地热产业将拉动直接投资4000亿元,并带动地热全产业链总投资超1万亿元;至2035年,将带动地热全产业链总投资将接近5万亿元。至“十三五”末,地热能年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煤,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6%,占非化石能源比重9.7%,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至2035年,地热能年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2亿吨标煤,对应减排二氧化碳4.86亿吨;“十三五”期间可提供近80万个就业岗位;加速相关高端装备国产化进程,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促进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我国地热能产业仍面临困境 需加大扶持力度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地热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信心。但是,地热能产业在技术经济等方面仍需解决一系列问题:

      地热是一种能源矿产,已在《可再生能源法》 、《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予以明确。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不同的是,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中,水是重要载体,因此还受《水法》调整。“地热管理涉及自然资源、水利、能源等部委,国家层面管理分工还尚不明确、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具体到地方,管理主体不明造成有关规定“一地一策”、政出多门,各地地热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曹耀峰表示。

      同时,虽然我国地热技术总体成熟,但砂岩经济回灌、干热岩商业化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中低温高效发电、热泵核心部件、高效换热、防腐防垢等技术装备也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一定程度限制了产业有序发展。初期投资高、勘查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致使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差,国家层面地热财政扶持政策不完善进一步加重资本观望情绪,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此,曹耀峰建议,抓紧出台《中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办法》,明确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主体;明确产业规划主体,抓紧将地热专项规划纳入区域或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明确行业监管主体,加强对于地热开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明确产业信息统计工作主体,统一产业数据获取、存储、加工、发布和更新机制。

      同时,要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城市区域新建地热项目或地热替代既有燃煤锅炉项目,给予一定比例投资补贴;农村地区对于地热替代散煤工程给予投资补贴;对于地热供暖项目,建议以热量(冷量)为单位进行运行补贴;除此之外,重点要加大科技攻关投入。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落实地热企业相关增值税、房产税等优惠政策;抓紧明确地热项目免征水资源税,资源税收取以扣除回灌量的用量计征,完全回灌的地热供暖项目实行免征。

      完善价格机制。对民用地热供暖(制冷)项目用电执行居民用电价格并实行峰谷电价。参考风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的标准,抓紧明确地热发电上网价格。按市场化原则确定区域地热供暖价格,体现绿色能源“优质优价”。

      发展绿色金融。将地热开发利用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范围,并按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制度发放绿证配额;支持地热项目参与碳减排交易项目;加强信贷支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地热开发企业公开发行(IPO)股票并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已上市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再融资。

      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石化新星公司首席专家赵丰年也认为,与其他新能源产业相比,地热能产业在技术、政策和投资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急需地热能行业相关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要建立技术联盟解决关键技术并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实现地热项目的科学化评价、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范化运营;开展标准化示范项目评选;结合示范项目评选开展地热回灌认证工作试点;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提升标准化工作效率,提高标准共享程度;建立地热能行业专家工作组,开展标准制订、宣贯、实施和培训工作。”赵丰年表示。

责编:dhl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