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国蓝天保卫战升级扩围,近期河北、天津、吉林、内蒙古等多地密集发布作战路线图。作为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仍仅为34%,距离国家规划的“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70%”的目标依然较远,而且面临着资源、补贴等诸多挑战。
多位专家认为,清洁取暖不简单等于“煤改气”或“煤改电”,应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条件,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着力供暖系统的全面升级。
随着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进入到了第二期,目标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重点区域除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这次特别强调把汾渭平原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以北京为重中之重,雄安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要达到北京市南部地区的同等水平。”原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杨朝飞在日前召开的2018国际清洁取暖峰会暨应用工程展上表示。
在此之下,近期河北、天津、吉林、内蒙古等多地发布作战路线图。天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要求,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2018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25万千瓦。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4%以上。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52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市及各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25%。
河北则把保定所在的冀中南太行山沿线通道方向定为空气质量重点改善区,提出保定要力争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而其他各市要立足退出“后十”,努力实现达标。
吉林的方案明确2018年底前,各市(州)要制定完善城市建成区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表并向社会公布,逾期不退城的依法予以停产。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
内蒙古的目标是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3.8%,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较2015年下降1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减少11%、11%;提前完成“十三五”环保约束性目标任务的城市,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环保约束性目标。
与此同时,督查风暴也更密更急。据杨朝飞介绍,2017年6月至7月,第一批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全面启动。2019年将开始第二轮督查,将有关部门和国企纳入督查范围,“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将越来越严格。”
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我国清洁取暖从去年以来全面推进。根据十部委2017年底共同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70%,替代散烧煤1.5亿吨。(文/王璐)
延伸阅读:
清洁取暖“宜”字当先
日前,2018国际清洁取暖峰会暨工程应用展(ICHE)在雄安落下帷幕,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对于如何推进清洁取暖有分享也有争鸣,有分歧也有共识。与会嘉宾或许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各有偏好,但在认识层面却逐步达成共识:清洁取暖,必须因地制宜,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电则电。
因地制宜,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既是认识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破解难题的方法论。从这个角度说,在雄安新区举行此次会议也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基于当地丰富的地热资源,雄安新区所辖的雄县,自2009年开始推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成为我国首个地热供暖替代燃煤锅炉的“无烟城”,堪称树立了因地制宜清洁取暖的典范。
从全局来看,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低,特别是部分地区冬季大量使用散烧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迫切需要推进清洁取暖——这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供热缺乏对煤炭、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形式供热的统筹谋划,热力供需平衡不足,导致供热布局不科学、区域优化难。实践表明,实现清洁取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一窝蜂的“煤改气”“煤改电”来解决。
显然,因地制宜实现清洁取暖,既要避免一哄而上“煤改气”“煤改电”,也要避免“一刀切”“去煤化”。正如专家所言,清洁取暖不是不要煤炭,而是鼓励煤炭集中高效清洁利用。
所谓“宜煤则煤”,就是鼓励采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大型燃煤设施来集中供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区大部分建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建筑,保温性能差、热量损耗大,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降低供暖成本。
因此,必须认识到,清洁取暖是系统工程,涉及热源、输配管网和用户等多个环节。因地制宜的理念应该一以贯之。既要因地制宜选择热源,也要因地制宜提升热网系统效率、降低用户取暖能耗,避免一边改造一边浪费的现象发生。
清洁取暖,不仅是能源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这就需要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序,让政策充满民生的温度。从这个角度而言,因地制宜不仅仅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也需要充分考虑居民消费能力,采取适宜的清洁供暖策略,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成本最低、污染物排放最少的清洁供暖组合方式。(文/张子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