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上,河北两个县地热能开发和利用的经验做法,受到点名称赞。
现场
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在记者会上,当谈到通过推广节能建筑、实施建筑节能,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时,全国政协常委李伟侃侃而谈,专业数据和典型事例信手拈来。
提到城市取暖、散煤替代方面的问题,李伟从燃煤电厂的余热取暖和热能利用,说到了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供暖、制冷。”
说到这里,李伟开始举例:“我在工作当中接触了河北的两个县,它们开发得比较早,开发的效果也比较好。”
他说,一个是雄县,早在2009年就开始开发地热能,2018年年底,雄安新区地热能的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870万平方米,除住宅外,还包括办公楼。
什么概念?李伟解释,它替代了标煤22.6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接近60万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目标提出来以后,按照规划地热能的利用将会大幅度提升。”
另一个是大名县。到2018年年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它的地热能的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287万平方米。
相应地,它替代了标煤6.67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7.4万吨,覆盖了城区里的90%的取暖,“现在都用地热能,潜力非常大”。
面对中外记者,点得很到位,赞得很得体,有理,有据。
权威
视频截图
还要说说这个大有来头的点赞者。
除了全国政协常委外,会议主持人还介绍了李伟的其它头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国资委原副主任,原银监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九个专门委员会之一。主要职能是,组织委员围绕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参考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这两个机构的共同点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参考。也就是,它们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智囊团”。
资源、环境问题,正是它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聚焦资源、环境问题,也正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则是一个具体的切入点。
模式
雄安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新华社发
被点赞的“地热能”到底是什么?这不得不提“雄县模式”。
雄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县域面积524平方公里,现由雄安新区托管。
从2009年起,中石化旗下新星公司就与雄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雄县地热清洁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件事,一做就是十年。
目前,雄县采取“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地热能,做到了取热之后100%回灌地下水,基本实现了雄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形成了“雄县模式”。
最有名的应该是雄县沙辛庄8万平方米地热供暖示范工程,它参与了一座“无烟城”的崛起。
由于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雄县模式”很快辐射到了容城、辛集、东光、故城、大名等县(市、区),实现了滚动式发展。
2016年6月大名县地热供暖项目正式启动施工,至今供暖面积已达287万平方米,距离打造“无烟城”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目前,河北省的15个县(市、区)已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近2000万平方米,这个潜力还可以再深挖下去。
大家都知道,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冬季采取燃煤供暖,每到供暖季,对环境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而雄县、大名县等地的做法,通过开发和利用地热能替代了大量的燃煤锅炉。
这本节能减排账,我们也可以算一算。
以雄安新区为例。2018年供暖季,雄安新区实现了11个自然村5000余户村民的地热供暖,按一个采暖季每户用散煤2至3吨测算,年可替代标煤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余吨。
可见,在减少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所产生的污染物方面,地热取暖功不可没。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巨大。
那么,在开发利用地热能方面,河北的潜力在哪里,北方地区的前景又在哪里?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河北部分地区所在的渤海湾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地质条件便于回灌,适合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除河北部分地区外,渤海湾盆地还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山东、河南、辽宁四省的一部分及渤海海域。除了渤海湾盆地外,地热资源还分布在松辽盆地、河淮盆地、江汉盆地、汾河—渭河盆地、环鄂尔多斯盆地、银川平原等地。
从地热能总体开发和利用前景来看,有个目标数据令人欣慰。据媒体报道,到2021年,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热供暖面积有望达到10亿平方米。
相信在这一两年内,在中国版图上,越来越多的“无烟城”将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
责编: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