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高纬度地区的丹麦,冬季供热时间长、面积大,因此对燃料的需求也非常大。直到本世纪初,丹麦的供暖模式仍以集中式区域供热为主,需要大量化石能源。近年来,多数地区已转型为分散式热电联产,具体包括太阳能电锅炉、太阳能供暖燃气、内燃机、热泵等多种形式。这些供热设备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整,还可以对热能进行储存,需要时用来供暖和制冷,具备较高的灵活性。 有丹麦学者提出,未来的“第四代区域供热技术”,将完全摒弃化石燃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分布式智能能源网。
在供暖领域的应用中,要着眼于供暖系统规划的整体性、热源的灵活多样性和设备技术的创新利用,以此提升能量密度,达到优化供暖系统效率的目标。毕竟,区域供热是一个大的系统,具体规划的时候,其实不仅仅是单独的供暖系统,还需要和其他的能源系统结合起来考虑,从全局层面规划,才能增加供暖效率,减少污染,提升环境质量,让人们获得清洁的空气和蓝色的天空,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最佳供暖系统。
首先,需要着眼于热源的灵活多样性,这与能源系统的效率是息息相关的。对比不同的能源,比如天然气、煤、电力等,从整体来讲其效率提升空间有限。而且还有热能损失的问题,很多热能是在管网输送过程中损失掉了。如果想要让供暖系统更加高效,就需要提升热源的能量密度,或改变热源的选择。比如,使用一些非燃料来源,包括工业余热、城市废热,或在制冷需求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都可以加以收集利用。
其次,应用新型设备如热泵技术,也可以让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集中供热更为适用。但在农村地区,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房子中,空气源热泵的效率显然更高。如今,丹麦有太阳能电锅炉、太阳能供暖燃气、内燃机、热泵等多种供热形式。这些供热设备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调整,还可以对热能进行储存,需要的时候用来供暖和制冷,灵活性很高。
最后,减少热损耗和储热设施也是提升系统灵活性的重要保障条件。多年来,丹麦在提升建筑标准、加强建筑隔热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在楼宇建设标准上,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强制要求不得使用单层玻璃,同时给出具体的能耗标准,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个供暖系统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