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清洁供暖深入推进的当下,地热能可否成为山东清洁能源的主力军?
近日,记者获悉,由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负责的一项调查勘查统计表明,山东省地热资源丰富,根据已有勘查成果估算,全省200米以浅蕴藏的浅层地热能冬夏两季可交换资源量3.85×1017千焦,折合标准煤131.4亿吨,相当于全省煤炭地质储量的40%左右。其中,鲁西北平原区为我省浅层地热能最为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大;鲁中南和鲁东大部分地区,具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山东关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已有井位利用形式单一,缺乏综合梯级开发和多元化利用,亟待加以引导和协调。助推山东地热能多元化综合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商河怀仁镇居民地热供暖20元/平方米
“到2023年末,通过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实现年替代标准煤29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691.94万吨,二氧化硫4.93万吨,氮氧化物1.74万吨,粉尘2.32万吨。”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矿产与新能源地质中心相关负责人聂玉朋表示。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商河新能源小镇怀仁镇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镇三所学校、卫生院、镇中心社区等共计6万平方米全部实现了地热取暖。由济南热力集团公司承建,于2017年12月19日开始试运行。这些项目可实现平均室温19度以上,居民取暖费每平方米仅有20元,明显低于常规集中供暖价格。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成为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有效方式,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热能供暖(制冷)与煤改气、煤改电相比,具有较强的经济性。
“据测算,采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的项目,按工商业用电电价测算,综合供暖成本分别约为20元/平方米、14元/平方米;按居民生活用电电价测算,综合供暖成本分别约为16元/平方米、10元/平方米。”聂玉朋分析说。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不仅地热资源丰富,而且分布面积广,资源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按照资源赋存类型不同可划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全省水热型地热能按热储类型主要划分为新近系-古近系层状孔隙热储型、寒武-奥陶系层状岩溶裂隙热储型、前古生界-中生界层状裂隙热储型和岩浆岩-变质岩带状裂隙热储型四种。层状孔隙热储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鲁西、鲁南地区广大松散岩区,重点包括东营、滨州、德州、聊城、潍坊北部等地;层状岩溶型热储主要分布在鲁中、鲁中南碳酸盐岩区,重点包括菏泽、泰安、枣庄、济南、淄博、济宁等地;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前古生界、中生界层状裂隙热储,主要分布在潍坊、临沂等地;带状热储主要分布在鲁东岩浆岩-变质岩区,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重点包括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地。
“全省水热型地热资源量1.21×1018千焦,折合标准煤413亿吨,地热水可采资源量每年约为4.01×109立方米,其中鲁西北地热区约占全省可利用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来自山东省地矿局方面的勘查表明。
尚待综合梯级开发
山东是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的省份,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了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利用。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浅层地热资源供暖(制冷)项目1000余处,应用总面积约6000万平方米,开发利用类型以地埋管换热方式为主,主要为居民住宅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提供供暖(制冷)。从开发利用规模上来看,青岛、烟台、菏泽、东营、潍坊、济宁等市开发利用规模较大;聊城、滨州、泰安、临沂、日照等市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聂玉朋说。
山东也是全国水热型地热能利用最早、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天然温泉16处,地热井约1200眼,开发利用以清洁供暖为主,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左右。
不过,地热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定位、布局不明确,未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区域发展不平衡,已有井位布设在鲁西北地区尤为集中,地热水开采在时间与空间上高度集中,且多为直供直排的供暖,利用形式单一,缺乏综合梯级开发和多元化利用。”聂玉朋对此表示。
在地热资源勘查方面,全省也存在一些资源勘探空白区,远不能满足市场开发利用需求,制约了开发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浅层地热能完成1:5万资源调查评价的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5%左右;水热型地热资源在鲁中、鲁中南及鲁东地区局部勘查程度较低;干热岩型地热能目前还处于探索调研和勘查阶段,开发利用条件尚不成熟。”聂玉朋举例说。
呼吁确立“三区一带”开发布局
据了解,上述八〇一队主导的勘查研究结果已得到了院士专家论证,为山东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背景支持。
有关地质专家建议,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查清全省地热能资源情况和分布特点,有序推动地热能规模化、规范化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形成较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法规制度体系、政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省份和全国重要的地热装备产业发展基地。
综合山东地热资源禀赋和分布特征,可确立“三区一带”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建成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体系,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与产业配置的有机整合。例如,在鲁西北优化提升区:以德州、滨州、聊城、东营为主体;在鲁西-鲁中南加快推进区:以济南、菏泽、枣庄、济宁、临沂、泰安、潍坊为主体;在鲁东适度开采区:由胶东半岛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威海组成。以7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的农村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建设一批水热型地热能和浅层地热能利用示范农村新型社区、示范中心村镇。
同时,还应加快推进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在完成16市城区和22个重点县(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对全省纳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7个城市县级行政区域和代表不同浅层地热能发育赋存条件的县(市、区)开展1:5万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浅层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至2023年,完成全省约50个以上重点县(市、区)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完成30处车站、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示范工程浅层地热能场地勘查评价。分层推进水热型地热能详细勘查。至2023年,力争完成全省约40个地热田的详细勘查。
责编: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