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公布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的通知》。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函》有关工作安排,公布了4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涉及地热的重点实验室有两个,分别为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和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
为优化整合构建部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自然资源部依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以下简称《办法》),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和更名,并通过自评估、会议评估、现场核查、评估结果4个环节,批准42个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名单。
其中,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管,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主责,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参建的“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以及由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领衔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为主体,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工程学院等单位参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的“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综合论证。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始从事地热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地热资源评价、地热场温度变化、地热开发以及地热发电等方面的研究,在能源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和地学院等院系开设了地热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研究地热地质基础理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方向、地热系统成热机制-地球化学与地热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地热地球物理方向、地热井钻完井及储层改造方向的研究,全程指导、实施了山西原平城区-近郊的地热开发利用实践,并为青海共和、山西天镇建成地热电站做出了直接贡献。
“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是面向国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通过产学研用结合,不断增强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发展成为全国浅层地热能科学研究、系统集成和展示的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将“浅层地热能地质学理论及方法研究、浅层地热能高效转化及应用研究和浅层地热能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研究”确定为实验室三大主要研究方向,融合了地质、建筑、暖通、自动化、仪器设备、试验方法等多个学科。
“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聚焦我国深部地热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战略部署,着眼于深部地热资源成因及热富集规律等科学问题,以山西、云南、西藏、广东、湖北等地为重点研究区域,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我国深部地热资源热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研发深部地热资源勘查、钻采关键技术,构建梯级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力争五年内建成国内外一流的深部地热资源综合研究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我国深部地热科学探索和地热能开发做出贡献。
根据《办法》规定,各重点实验室应聚焦实验室建设目标,落实各项承诺条件,细化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经主管单位审核后上报自然资源部。《办法》还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建实、建优、建强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突破自然资源关键科学理论和核心技术,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科技支撑力量。
此次,“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和“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的获批组建,将成为我国地热能领域首次获批组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大实验室的正式获批必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积极有力保障。(文/陈焕钺)
责编:d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