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加快地热开发利用,促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西藏地热产业高峰论坛在拉萨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在会上提出,有序推进西藏地热发电、集中供暖、休闲旅游、康复理疗、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梯级综合利用,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成效,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西藏地热资源优势。
图为大会现场
全国之首:西藏高温地热能资源丰富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非常广泛,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但受构造、 岩浆活动、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控制,总体分布不均匀。多吉介绍,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中、滇西、川西和台湾地区近代活动性断裂带内,已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00多处;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积盆地和盆山结合带上。
在西藏,温度超过当地沸点的沸泉、沸喷泉、水热爆炸和间歇喷泉,有45处。按照泉口温度分类:超过80℃的有40处,60-80℃的有77处,40-60℃的有109处,25-40℃的有75处,10-25℃有60处。温泉点居全国第一,高于沸点的地热显示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高温地热能居全国之首。
目前全球26个国家进行地热发电商业开发,地热电站约251座,总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多吉介绍,西藏地热资源的发电潜力是3.03GW,折合标准煤2.46亿吨,其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是1.92GW,折合标准煤1.56亿吨。
图片人物从左至右依次为: 地热加APP副总、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副秘书长陈敏之,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天加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强
羊八井地热电厂和羊易地热电厂是正在运行中的两座地热电厂,合计装机容量为42.18MW。多吉说,羊八井地热电厂曾经发电量占藏中电网发电量的40%左右,冬季发电量占60%左右,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目标:大力培育西藏地热能产业
除了地热发电外,西藏在地热能直接利用供暖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多吉介绍,2016年,错那县城实施了地热供暖一期试点工程,供热面积4万平方米。2017年,实施地热供暖二期工程,供暖面积22万平方米;2017年,当雄县城开始建设地热能供暖工程,一期工程于2018年正式供暖,供暖面积约4万平方米。二期工程2019年完工,供暖面积约13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2025年,西藏地热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0兆瓦,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2030年,西藏地热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00兆瓦,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十四五”时期,西藏将大力培育地热能产业,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将地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城镇化建设,造福西藏人民。依托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度假、温泉水疗养生、矿物质养生等特色文旅小镇。打造西藏 “温泉之县”、“温泉之镇”、“温泉之村”品牌。
围绕发展目标,多吉建议首选高、中温地热资源发电及综合利用的地热田,同时首选开展低温地热资源理疗、康养利用温泉点,以及开展地热景观开发利用点。另外,在川藏铁路沿线发展温泉产业利用点。
建议献策:推进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
目前西藏地热产业发展面临资源总量不清,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技术有待创新优化,投资融资机制、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等亟待完善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完善行业规范及相关法规,对资源勘查、投融资及财税、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扶持优惠政策。同时充分结合全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资源评价,有序推进地热发电、集中供暖、休闲旅游、康复理疗、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梯级综合利用,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成效,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多吉提出,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培养科技人才团队,组建多学科交叉协作的科技创新团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尽早突破在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领域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组建人才团队,培养创新人才。
据介绍,本届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西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西藏地热产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承办。大会还得到了当雄县羊易地热电站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西藏地热产业协会会长王善民介绍,“十四五”末,西藏有望实现地热发电量翻倍。“下一步,我们将探讨地热技术及装备的国产化,会大大降低地热发电的成本,对我国的'双碳’战略作出有力贡献。”
责编: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