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2050年非化石能源要大于50% 可再生能源要大于40%

   2022-08-24 1990
核心提示:[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发表演讲,他谈到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将从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2月22日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新格局 智领新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发
 [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发表演讲,他谈到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将从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2月22日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新格局 智领新增长》。

QQ图片20191224100926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发表演讲,他谈到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将从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我国要在2035、2050年实现两个目标,相应的能源非化石能源要在2035年大于25%,可再生能源要大于20%,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要大于50%,其中可再生能源要大于40%。

      杜祥琬认为,当下的能源安全观,要包含环境安全观和气候安全观。随着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增大,在能源安全和低碳化的趋势中,非化石能源的作用已经是举足轻重。

      而中国拥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在中国大约35亿千瓦,已经装机1.9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太阳能光伏能源22亿千瓦,现在已经装机1.9亿千瓦,无论是风能、太阳能已经开发还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再加上可观的水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热利用、固废资源化等,在我们国家的资源量足够丰富。

      在经济性上,中国东部是能源的主要负荷区,东部开发自己身边的太阳能、风能成本要低于西电东送,这是华北电大和天津大学计算出的一致结果。

      以下为实录:

      杜祥琬:大家下午好!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就这个问题给大家汇报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能源安全观和新能源的关系。

      能源观里面讲到的能源供需安全,一般人理解的能源安全都是供需安全。长期以来,供应跟不上,需求就是不安全。但是,随着经济特别是对于发展方式理解的加深,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供给侧单向的提供保障这是过去的一种要求,粗放的供给来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现在从需求层也有并不合理的需求,比如浪费。应该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协同的提供保障。就是说树立这样的供需安全的新观念,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

      供应安全,目前来说比较现实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富煤缺油少气,油气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我们要加强勘探、增加储备,这个肯定是很重要的。我想强调一下,随着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增大,在能源安全当中,非化石能源的作用已经是举足轻重。

      能源安全还需要第二个观念,能源的环境安全观,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是越来越严重了,大气环境污染跟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有关系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印象很深刻,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比如大气十条的政策,所以能源的环境安全观已经成为能源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能源安全观是能源的气候安全观。能源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使全球气温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第一。非化石能源我们在努力提高它的比例,目前全球的非化石能源占比是22%,中国现在占到14.3%,这也是在进步当中。而我们国家向联合国提交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承诺,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且争取早日实现,这一点也取决于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的低碳转型,是助推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如此,也助推新型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跟环境的双赢。

      国际上有研究报告统计了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跟经济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气候行动到2020年可以创造大约26万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可以创造大约6500万新的就业岗位。”

      能源安全观里面还可以加一条,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能源长远安全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能源领域掌握新能源科技的战略制高点。

      第二,能源资源观和新能源的关系。

      长期以来,说起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人们会说富煤缺油少气,如果咱们的视野当中只是化石能源的话,这个认识并不错。工业革命二百多年来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很大的功劳,虽然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量比较大,至今全球一次能源结构当中,化石能源仍然占主导地位。一个世纪之前,全球的能源结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油和气加起来已经超过了50%。而中国和全球的差别在于煤炭的占比至今仍然占59%,还是比较高的。

      当化石能源在我们国家一次能源当中占比占绝对多数的时候,富煤缺油少气这样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强调,现在仅仅是这样的认识已经跟不上发展,我想着重强调这一点。非化石能源在全球占到22%,我们国家已经占到14.3%,正在稳定快速增长,为什么会快速增长呢?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为什么会快速增长?这个需求牵引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能够支撑它快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和技术能力的进步、成本的下降。
      
      我在2007年开始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时候,业界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除了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4个字来描述“微不足道”,通过研究以后,大家一致认同改成 “举足轻重”。这几年的变化已经看出来,它确实必将举足轻重了。我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大约有多少,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在中国大约35亿千瓦,已经装机1.9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太阳能光伏能源22亿千瓦,现在已经装机1.9亿千瓦,无论是风能、太阳能已经开发的还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再加上可观的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太阳能热利用、固废资源化加在一起我们国家的资源量是足够丰富的。它们可再生所以可持续,它们伴随着太阳的存在而自然存在,它们量值的大小跟技术开发能力有很大关系,比如说100米以上的风能比至70—80米高的风能明显增多,这就跟技术开发能力有关。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受制于成本偏高,比较贵,这几年成本下降很快。

      经济性还有一点,中国东部是能源的主要负荷区,东部开发自己身边的太阳能、风能,开发一度电所花的成本比从西部开发的风能和太阳能通过输送到东部的成本要低,这是华北电大和天津大学分别计算出的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

      大家马上会说太阳能和风能有间歇性、不稳定,为了充分发挥太阳能、风能的作用,必须发展储能,储能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当中,物理的储能,比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到多种类型的化学储能,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储能技术进步迅速且持续降价,储能不仅能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问题,而且会推动电动汽车、新能源车、小区微网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峰谷电的差价。

      值得强调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我们自己国家可以掌控的能源,不依赖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它有利用我国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可再生能源再加上核能,加起来叫做非化石能源,我们现在电力的装机容量,非化石能源的装机现在已经到了40.8%,发电量占到整个电力的30.9%。同时,中国目前的核电技术跟世界先进水平也在保持同步的发展,包括已经成熟的三代技术、第四代技术,模块化小堆,中国也在研究下一步基于核聚变的能源。

      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这一部分讲中国的资源禀赋应该有这样的重新的认识。在化石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逐步建立我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资源基础是丰厚的,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的努力,但是我想首先得肯定有这个资源,资源不够想要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长期以来对能源资源禀赋认识的有局限性,一些能源负荷很重的地区,长期以来认为自己的负荷重、资源缺,形成了对外来电、外来煤的依赖,却没有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开发。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这一点是影响我们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而且重新认识能源资源禀赋也是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要素,对于保证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再说一点,能源转型不仅是能源自身结构的优化,还包括空间格局的转型。能源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低碳化,发展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同时,煤炭可以说立了很大功劳的能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用量在逐步减少,这个表里面的数据是国家已经制定的能源战略规定的。

      能源空间格局我们都知道中国非常不平衡也不充分,中国东部的能源要把远方来和身边来相结合起来,东部各省不仅是经济上比较发达,而且也是节能提效比较先行的区域,也是核能发展的优先区,海上风电、海洋能发展的优势区,LNG进口接收区、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地热、工业余热等等,东部省的资源能源是比较丰富的。给大家说一个数,中国中东部地区已经开发的风电和光伏只占到中东部技术可开发量的不到1/10,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中东部自己身边的太阳能、风能潜力还有十几倍的开发空间。

      所以,立足当前,多能互补,现在煤电还非常重要,它是发电主力,要清洁高效改造,灵活性改造,支持可再生能源的调峰,这就涉及到不同产业的利益问题,所以政策要支持煤炭和新能源如何协力转型。

      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随着中东部地区电源的发展,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增量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拐点,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政策的引导,出现这样的拐点将是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的标志。上面讲的中东部发展的思路,就是把远方来跟身边来结合起来的思想,特别是要发展自己身边的已经在那儿的太阳能和风能有利于电力发展区域平衡,有利于电力系统整体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灵活性,也符合绿色、低碳、高效、智慧,这样以来,电力系统会从长期以来习惯的政府办电、大企业办电转向政府+大企业+人民办电,我想这样的模式的变化,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能源格局的转型,需要转变观念,包括我自己,长期以来也认为东部只有靠西电东送,现在看来这个想法需要有所纠正。

      最后再说一下新能源产业会有新的业态,一个特点就是集中式跟分布式相结合,时间关系不展开说。

      大量的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的发展,使东部成为从能源的消费者变成能源的产销者,不仅消费能源,而且生产能源。如果中部地区成了能源的产销者,这样的话这个角色大家可以想想中国能源会发生多么深刻的变化。有了高比例的产销者,中国能源的局面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稍微说一个数,有个企业在浙江已经装了20万户的屋顶光伏,这说明东部地区成为能源产销者的现实可行性。这是一个特征,再一个新能源技术的一个特征,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跟数字经济的结合,几位专家讲到这方面,数字化的转型,这样会成为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也在和能源领域在结合将来会成为能源业+能源服务业,而且服务的比重会越来越重,功能会越来越强。

      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将从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占26.7%,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是12.5%。我们国家要在2035、2050年实现两个目标,相应的能源非化石能源要在2035年大于25%,可再生能源要大于20%,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要大于50%,其中可再生能源要大于40%。新增的能源由可再生能源来满足,一开始这样做,再进一步由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的存量,这样到2050年以后,中国要和全球一道逐步完成由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的过渡这样一种转型。

      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新能源,而且是新经济和美丽中国的基础。讲到这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责编:lj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地热加抖音号